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经营模式下淠河生态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以寿县为例
【6h】

不同经营模式下淠河生态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以寿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能值理论的概念

1.3 能值理论分析方法

1.4 能值理论应用

2 引言

2.1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

2.4研究路线

2.5研究意义

2.6 创新点

3 数据收集与处理

3.1 数据收集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经营模式下小麦-水稻轮作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4.2 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4.3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淠河生态经济带是淠河流域打造的一条扶贫开发、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产业建设的经济带,其着眼于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大局,以淠河治理为切入点,是淠河沿岸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沿岸群众脱贫致富。寿县是淠河流域农业大县,农业是寿县地区的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能否保持高效性与可持续将对寿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本文以寿县为例,利用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调查分析寿县淠河生态经济带区域内国有农场、种植大户和传统农户三种经营模式(小麦—水稻、小麦—大豆、席草—水稻)三种种植模式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情况,运用定量计算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农田生态系统投入产出能值结构;构建了以工业辅助能值比率、有机辅助能值比率、环境负载率、能值投入密度、能值投入率、能值产出密度、能值产投比、净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发展指数等九个指标组成的农田生态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并分别对国有农场、种植大户、传统农户等不同经营模式下的小麦—水稻农田生态系统和国有农场经营下小麦—水稻和小麦—大豆两种轮作模式、传统农户经营下小麦—水稻和席草—水稻两种轮作模式等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了不同经营模式和种植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经济效益,得出了以下结论:
  (1)区域内国有农场和种植大户等规模化经营下农田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田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高,农田生产经济效益好,农业资源利用率高,但生产投入单一,化肥、农药、机械等传统能源投入大,有机肥料投入不足,环境负载率高,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较差;而传统农户经营下农田生态效益较好,管理水平高,但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不高。
  (2)区域内农田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种植结构单一,其中小麦—水稻轮作下农田生产现代化程度、系统的经济水平以及农业资源利用率较高,农田经济效益较好,但化肥、农药、机械等不可更新资源投入大,农田生产成本高;小麦—大豆轮作相对于小麦—水稻轮作来说,农田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压力小,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较强;席草—水稻模式相对于小麦—水稻轮作模式,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化率和生产效率低,化肥、农药施用量大,且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投入大,对生产管理水平要求高,大面积种植难度较大。
  (3)区域内不同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更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田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的工业资源投入,可持续指数小于1,属于消费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差。
  研究认为,淠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农业建设中应注重推动规模化经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在农田生产发展中需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淠河生态经济带农田生态系统高效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建设中需提高科技水平、优化农田作物生产投入结构。目前,寿县淠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加强农田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区域内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运作水平。按照规划,到2020年,区域内的粮食总产量将达32.5万吨,农业机械化率提升至98%,农田规模化率达到95%,预计农田生产可更新资源利用率可增至74%,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指数大幅度提高,预计可达0.56,农业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