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麦类胡萝卜素遗传分析及品种资源筛选
【6h】

小麦类胡萝卜素遗传分析及品种资源筛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育种概述

1.2 类胡萝卜素概述

1.2.3 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1.2.4 类胡萝卜素生物检测技术

1.2.5 小麦类胡萝卜素的遗传研究

1.2.6 小麦类胡萝卜素与营养品质

1.3 脂肪氧化酶概述

1.3.1 脂肪氧化酶的概念

1.3.2 脂肪氧化酶的结构

1.3.3 脂肪氧化酶的生理机制

1.3.4 影响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因素

1.3.5 脂肪氧化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1.3.6 脂肪氧化酶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4 数量遗传学发展概述

1.5 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3 脂肪氧化酶活性测定

3.2.4 其他品质性状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孟0308/宛抗18杂交组合F6代遗传分析

4.1.4 192个株系类胡萝卜素含量表型分布

4.1.5 遗传模型的建立和适合性检验

4.1.6 最适模型下的遗传参数估计

4.2.1 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布范围

4.2.2 9个品质性状简单统计量和方差分析

4.2.3 4个品质性状的聚类分析

4.2.4 9个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4.2.5 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5 讨论

5.2 关于小麦类胡萝卜素等品质性状的研究及品种资源筛选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选用了高低类胡萝卜素组合“孟0308/宛抗18”F6代19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全麦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对该群体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分析了242个来源不同的小麦品种材料类胡萝卜素含量、白度、黄度和脂肪氧化酶活性等品质性状,运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白度、黄度和脂肪氧化酶活性4种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来源于多个地区的小麦全麦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对比。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1、“孟0308/宛抗18”组合F6代各株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受2对抑制性效应的主基因+加性效应多基因共同控制的。其中,2对抑制性效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互作效应值i*为0.4366,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值d为1.3368,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要弱于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表明微效多基因的加性效应对提高该群体全麦粉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影响较大。群体中两对抑制性主基因的遗传率为43.7%,加性多基因的遗传率为55.52%。
  2、242个小麦品种材料各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表明小麦各品质性状受基因的作用较大。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黄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白度和亮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3、通过对242个小麦品种材料籽粒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本研究试图按照约5%的比例进行筛选,共获得类胡萝卜素含量≥3.750mg·kg-1的小麦品种(系)11个,包括济宁12、徐麦29、陕354、豫麦70-36、农大186、豫展9804、漯9908、漯麦9号、京08CA95、花培212和陕优225;类胡萝卜素含量<1.750mg·kg-1的小麦品种(系)8个,包括安农95083-6-1、轮选22、苏麦3号、西农979、扬麦16、皖麦35、扬辐麦5242、泛麦8号。
  运用欧式最长距离法对这242个品种资源材料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肪氧化酶活性、白度和黄度四种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最终聚为四类。其结果显示,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黄度高的品种资源材料与脂肪氧化酶活性和白度低的聚在一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黄度低的品种资源材料与脂肪氧化酶活性和白度高的聚在一类,这也证明了本文相关性分析中关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脂肪氧化酶活性、白度负相关,与黄度呈正相关的分析结果。
  4、小麦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省份间表现为差异极显著。来自山东、河南及北方区域的小麦,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平均值自高到低的顺序为:北京>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而来自江苏、安徽及南方区域的小麦,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平均值自高到低的顺序为:安徽>江苏。

著录项

  • 作者

    王志忠;

  •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姚大年;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3.3;
  • 关键词

    小麦; 类胡萝卜素; 遗传分析; 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