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调查及新血清型钩体——顾群秦型的实验研究
【6h】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调查及新血清型钩体——顾群秦型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注释说明清单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 言

1 安徽省钩端螺旋体菌群分布的调查

2 新型钩体-顾群秦型的实验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将2000年到2005年从各下级市县疾病预防控中心送检的自然人群血清标本与我国现流行的15群15型做MAT(显微镜凝集实验),对其进行分型鉴定。发现安徽省的钩体病的病发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标本的平均阳性率为6.14%,不过我们亦发现其有轻微的上升。与此同时我们认为从90年代起就出现了钩端螺旋体菌群更迭的现象—南黄北移,在这五年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已经造成了安徽省北部地区的菌群构成比例的改变,而安徽省南部地区的钩体菌群的多样性更为明显,原先占于首位的黄疸出血群已经有被替代的趋势。同时,我们将传统的血清学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及病理学观察相结合,对2003年于安徽省皖南山区金线蛙肾中分离培养的一新群新型(顾群秦型)钩端螺旋体的代表株EG79对行了综合性分析研究。其中传统的血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6-DAP不能抑制EG79的生长,EG79株能在13℃和8-AG中生长,EG79株不能在37℃生长,对铜离子敏感,与1mol/LNaCl有反应。从PFGE图谱上看出EG79与腐生菌的图谱相对于与致病性菌株的图谱有明显的不同,在对注射了EG79的豚鼠进行观察,体重、体温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豚鼠的肝、肾中有钩体存在,且显示出致病性钩体特异性的285bp这一片段。解剖后我们发现其肺部有明显的出血现象,肝脏、肾脏均有肿大,且镜下观察发现肺泡、肾小球、心肌都有红细胞的浸入镜下发现肝脏有炎症细胞的浸润。本文对安徽省近六年来钩体菌群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持续性地调查,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出现改变的可能性原因进行了阐述。

著录项

  • 作者

    支慧;

  •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
  • 学科 病原生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克霞;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377.5;R181.81;
  • 关键词

    疫情调查; 钩端螺旋体; 血清型钩体; 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