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潘集矿区深部地温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
【6h】

潘集矿区深部地温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地热及其应用

1.2.2 煤田地温及其影响因素

1.2.3 淮南煤田地温研究概况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论文工作概况和工作量

2.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地层

2.2.1 区域地层

2.2.2 研究区钻孔揭露岩层

2.3.地质构造

2.3.1 区域地质构造

2.3.2 研究区构造特征

2.3.3 岩浆岩活动

3.研究区地温数据获取与整理

3.1 钻孔测温资料

3.1.1 测温资料的收集

3.1.2 测温资料的处理

3.1.3 测温曲线形态特征

3.2 井下地温实测

3.2.1 测温方法

3.2.2 测试结果

4.潘集矿区深部地温场分布特征

4.1 垂向地温场分布特征

4.2 平面地温场分布特征

4.3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4.3.1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4.3.2 分段地温特征

4.4 潘集矿区深部地温梯度与浅部对比

5.潘集矿区深部地质构造对地温场的影响

5.1 褶皱对地温场的影响

5.1.1 褶皱对平面地温场的控制

5.1.2 褶皱对垂向地温场的控制

5.1.3 背斜的聚热效应

5.2 断裂构造对地温场的影响

5.2.1 区域断层对地温场的控制

5.2.2 导水断层对地温场的影响

5.3 岩浆岩对煤系地温场的影响

5.3.1 岩浆岩生热率对地温场的影响

5.3.2 岩浆岩热导率对地温场的影响

6.潘集矿区深部地热资源评价

6.1 钻孔深部地温预测

6.1.1 灰色数列的理论机制与数学模型

6.1.2 预测过程及结果对比

6.2 地热储量的计算

6.2.1 计算模型

6.2.2 计算参数的确定

6.2.3 计算结果

6.3 地热流体可采量计算

7.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论文结合潘集矿区外围煤炭勘查工程,在系统收集整理潘集矿区及其外围(深部)钻孔测温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原位实测、分析计算、数理统计、综合理论分析和灰色数列等方法,对研究区地温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划分了研究区测温曲线类型,探讨了潘集矿区深部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与浅部的差异,并从褶皱、断裂及岩浆岩等方面对研究区地温场的构造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阐述,采用热储法对该区地热资源储量进行了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如下:
  1、潘集矿区深部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测温曲线可分为下凹型、上凸型、凹凸型和近直线型四种;简要分析了测温曲线发生弯曲的原因。
  2、研究区地温梯度分布在2.09~3.62℃/hm之间,平均2.67℃/hm,小于潘集矿区各井田;地温梯度和温度等值线的延伸趋势大致与地层走向一致,围绕背斜轴,在南翼走向NWW-近EW,在北翼呈近SN向。并从靠近背斜轴的内侧向外围递减。
  3、研究区地温场受背斜聚热作用的影响明显,它在平面上控制着地温梯度由背斜轴部向外围的减小,在垂向上控制着测温曲线随钻孔迹线的偏转而弯曲;约束地层走向的明龙山断层和F66断层对地温场的影响,表现为地温梯度等值线在断层附近的偏转,导水断层中地下水不同方向的运移造成地温场的局部异常。
  4、虽然较久远的岩浆岩侵入时代使得其热量已全部发散,但其较高的生热率和热导率对含煤地层热物理结构的改变较大,对研究区地温场造成持久的影响。
  5、运用灰色数列模型对钻孔深部地温进行预测,其结果较以常用的地温梯度法推算的值精确。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储法对研究区地热资源进行初步评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