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心理契约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
【6h】

基于心理契约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研究的出发点

2 心理契约—不安全行为的关系假设

2.1 心理契约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及发展

2.1.2 心理契约的维度

2.2 工作倦怠

2.2.1 工作倦怠的含义

2.2.2 工作倦怠的结构

2.3 心理契约—不安全行为关系假设

2.3.1 心理契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假设

2.3.2 工作倦怠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

2.3.3 心理契约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假设

2.4 本章小结

3 关系假设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方案

3.1.1 实证方法

3.1.2 实证对象

3.1.3 实证工具

3.2 问卷设计

3.2.1 调查量表

3.2.2 预试调查问卷的设计

3.2.3 预试问卷的效度、信度检验

3.2.4 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3.3 正式问卷施测与数据分析

3.3.1 被试样本

3.3.2 效度与信度检验

3.3.3 个体特征对心理契约感知的差异分析

3.4 关系假设的实证检验

3.4.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3.4.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4.3 模型识别判断与估计

3.4.4 模型适配与修正

3.4.5 模型关系的验证

3.4.6 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实证应用

4.1 STOP行为安全观察法

4.1.1 方法概述

4.1.2 方法的改进

4.2 实证应用过程

4.2.1 实证对象

4.2.2 打眼爆破工STOP观察卡的制定

4.2.3 STOP卡描述性统计

4.2.4 观察期间采取的措施

4.3 实施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整体分析

4.3.2 不安全行为比例变化趋势分析

4.3.3 打眼爆破工对STOP行为观察的意见

4.4 本章小结

5 心理契约的评价与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安全管理建议

5.1 心理契约的评价

5.1.1 心理契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1.2 权重的确定

5.1.3 确定模糊变换矩阵

5.1.4 合成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矩阵

5.1.5 心理契约评语集的确定

5.1.6 心理契约评价的实例应用

5.2 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安全管理建议

5.2.1 弥补交易型心理契约缺失

5.2.2 弥补发展型心理契约缺失

5.2.3 弥补人际型心理契约缺失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煤矿生产事故有95%以上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如何控制煤矿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中国文化背景,编制了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契约、工作倦怠、不安全行为测量问卷。对心理契约、工作倦怠、不安全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假设,构建了心理契约—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试通过实证分析对模型关系进行验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新强煤矿、桃山煤矿、黑龙江省双鸭山安泰煤矿的井下作业人员作为被试,收集了相关研究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识别、估计、评价、解释。实证分析表明:心理契约的良好感知与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心理契约的良好感知负向影响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工作倦怠对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鉴于心理契约的感知状况是行为发生的重要根源,提出对煤矿作业人员实行人性化安全管理。对“以人为本”的STOP行为安全观察法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煤矿井下的打眼爆破工,检验了该方法在控制不安全行为过程中的运作效果。  最后,把心理契约管理纳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对煤矿作业人员心理契约建立的状态进行评价,将作业人员心理契约明晰化,为提升煤矿企业组织安全管理绩效奠定基础,以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率的期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