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动力转换视角下城镇化驱动力升级研究
【6h】

动力转换视角下城镇化驱动力升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动力转换的现实必要性

2.1 我国城镇化的时空及分类对比

2.2 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约束条件

2.4 城镇化发展动力转换的必要性

3 城镇化驱动力发展阶段演进

3.1 劳动力驱动、政策驱动(1980年——1990年)

3.2 生产驱动(1990年——2000年)

3.3 投资驱动(2000年至今)

3.4 创新驱动(现阶段的转型升级)

4 城镇化各驱动力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4.1 测算各驱动力对城镇化贡献率的方法

4.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3 各驱动力对城镇化贡献率的测算

4.4 各驱动力对城镇化贡献率的分析结论

5 创新驱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作用

5.1 制度创新

5.2 科技创新

5.3 社会管理创新

6 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6.1 要素创新

6.2 产业创新

6.3 外部环境创新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城镇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对城镇化驱动力的演化阶段进行了梳理,发现1980—1990年城镇化主要是由劳动力和政策驱动的,1990—2000年城镇化主要是由生产驱动的,2000年至今主要是由投资驱动的,到目前为止,城镇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以劳动力、生产、资本等物质要素为主,属于要素驱动型的城镇化。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期,城镇化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速度与城镇化率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城镇化率存在较大差值、土地城镇化增速过度领先于人口城镇化,同时还受到资源和环境、高房价、土地和户籍制度等约束,要素驱动型城镇化难以为继。因此,城镇化驱动力的转换势在必行,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成为大势所趋。  为了测算各驱动力的贡献率,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建立回归模型,选取城镇化率作为因变量,劳动、生产、资本、创新、制度作为自变量,通过回归方程估计各指标的系数,据此计算得出各自变量的贡献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率为76.81%,资本对城镇化的贡献率为7.83%,生产对城镇化的贡献率为17.14%。劳动、资本和生产这类物质要素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率超出100%,创新对城镇化的贡献率为20.95%,制度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率为-22.72%,可以认为我国城镇化驱动力处于物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的阶段,应尽快实现城镇化驱动力的优化升级。  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创新三个方面出发,将创新驱动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作用加以说明,制度创新是前提,为城镇化建设排除障碍,科技创新是核心,充分激发城镇化的潜能,社会管理创新是保障,显著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在此基础上,从创新的三个层次出发,提出了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第一层是要素创新,具体包括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土地要素的集约利用,建立城乡对接的要素市场;第二层是产业创新,具体包括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为新兴产业拓展空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三层是外部环境创新,具体包括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合理布局城镇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著录项

  • 作者

    张弛;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土地资源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雅;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城镇化,创新驱动,物质要素,动力转换;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