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郊滨水综合型生态农庄规划布局理论研究
【6h】

城郊滨水综合型生态农庄规划布局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

1.7 国内外发展概况与相关研究动态

2 城郊滨水综合型生态农庄规划设计理论构建

2.1 基础理论

2.2 核心理论——双链型规划理论

3 规划设计布局影响要素

3.1 自然条件

3.2 乡村风貌

3.3 小结

4 功能模块研究

4.1 特色养殖区

4.2 种植区

4.3 娱乐区

4.4 餐饮区

4.5 住宿管理区

4.6小结

5 生态农庄规划布局

5.1 用地配置

5.2 土地容量

5.3 功能模块土地配置

5.4 功能模块基本布局模式

5.5 基于基本模式的优化布局

5.6 生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5.7 政策建议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郊作为城市的环城游憩带,一直以来都是市民发生休闲旅游活动的密集区域。依托城市的市场、科技、信息、基础设施、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一些水源充足、土壤条件、光照条件好的郊区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农业旅游项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农业旅游从最初的农业观光发展到当前重视生态环境的休闲农庄类型,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这些以休闲、旅游为目的的休闲生态农庄通常占地大,功能类似,往往包括餐饮、养殖、种植、休闲垂钓、住宿等内容。在经过前期粗放型发展以后,休闲生态农庄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建设前期缺乏统一规划,过分注重景观效果而忽略生态农业生产规律,最终导致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与景观资源被严重破坏。  论文在对文献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围绕城市郊区所特有的生态要素,以提高生态农庄土地的经济效益、高效利用资源、能源为目的,对滨水综合型生态农庄进行深入研究,抓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产生活废弃物这三个关键要素,对常见功能区块养殖区、种植区、餐饮区、娱乐区、住宿区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构建物质与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链,并以此为依据,对功能模块进行模数化分析,进而确定其土地分配、功能布局、水系组织等规划内容,使生态农庄的各类要素达到空间上、类型上和规模上的合理分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