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联合麻醉与球后麻醉的对比观察
【6h】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联合麻醉与球后麻醉的对比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和研究对象的选择

2 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

3 麻醉药物及方法:

4 手术过程

5 麻醉效果评价:

6 观察指标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基本情况

2 患者疼痛评价

3 阻滞效果评估

4 术者满意度

5 手术时长

6 术中术后麻醉并发症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局部麻醉技术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麻醉是手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眼科手术尤其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麻醉要具有止痛、制动眼球和协助扩大瞳孔的作用,常采用局部麻醉法,其中传统的球后阻滞麻醉最常用,但只用该法并发症较多,如球后出血、视神经萎缩、刺穿眼球、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出血、脑干麻醉、呼吸停止、类似癫痫发作的全身抽搐、心率减慢、心律不齐、血压下降等,并且麻醉效果往往不理想。为更好的制动眼球及减少其球后麻醉并发症,我们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采用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选择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对比联合麻醉(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与单纯球后麻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一科眼底病组采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患者309例(326只眼)。麻醉药物均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和0.75%布比卡因注射液按1:1配成的混合液。随机用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组166只眼(A组):先使用传统的球后麻醉法,麻醉药量2ml。按压眼球2~3min后再行上直肌麻醉法(由眶上壁中部从结膜囊穹窿部进针沿眼球壁切线方向跨越上直肌止点至眼球赤道部,针尖斜面朝向眼球壁)使用药量为1ml,或(和)滑车神经麻醉法(由眶上壁及眶内壁连接处从结膜囊垂直进针,进针深度约2cm,靠近滑车神经)注射药量为1~1.5ml。单纯球后麻醉160只眼(B组):于眶下缘中外1/3交界处平行眶底垂直向后进针,进入肌锥内注射麻醉药量3~3.5ml,按压5min。记录患者在麻醉时,手术中对疼痛的主观评分;麻醉后、补充注射麻药后、术毕眼球运动的阻滞情况;术者满意度;手术时长;结膜水肿、结膜下出血、一过性黑曚、眼心反射、球后出血、刺伤眼球、过敏反应、惊厥发作及意识不清等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P=0.714, P=0.540)。在麻醉过程中A组和B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手术过程中A组和B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麻醉后、补充注射麻药后、术毕三阶段 A组和 B组的阻滞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P<0.0001,P<0.0001)。术者对两组手术操作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59±15.4min,B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61±17.6min,两组手术时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8)。A组引起结膜水肿及(或)出血7只眼,占4.2%;一过性黑曚0只眼;眼心反射2只眼,占1.20%;球后出血的共有1只眼,占0.60%。B组引起结膜水肿及(或)出血5只眼,占3.1%;一过性黑曚3只眼,占1.9%;眼心反射6只眼,占3.75%;球后出血4只眼,占2.50%。两组均未发生刺伤眼球、过敏反应、惊厥发作及意识不清等并发症。  结论:  1.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分散麻醉用药量,安全有效。  2.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使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手术中眼位正且制动良好,患者舒适度及术者满意度增加。  3.球后麻醉联合上直肌或(和)滑车神经麻醉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单纯球后麻醉法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