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的影响
【6h】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青光眼的血管痉挛因素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青光眼和白内障高居致盲疾病的前列。对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有多种治疗方法,有单纯白内障手术,有白内障、青光眼分次手术,及联合手术。但是哪种术式对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的持续下降疗效更好,有待进一步观察。本课题对不同程度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不同的手术方式,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视野、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等方法来评价视功能,旨在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否可有效避免青光眼患者术后持续视功能的下降有有效作用,以便对今后青光眼的治疗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方法: 病例来源: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到我院就诊并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129例(129眼)。分组: A组房角粘连1/4-1/2,药物能很好的控制眼压(17.24±1.32mmHg),合并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的患者行单纯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组38例(38眼); B组房角粘连1/4-1/2,药物能很好的控制眼压(17.45±1.37mmHg),合并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的患者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组38例(38眼); A组和B组为随机分组,无统计学差异。 C组为房角粘连>1/2,有手术指征的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40例(40眼); D组己先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稳定但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再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组33例(33眼)。 各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受检者全身情况稳定,血压、血糖等控制稳定,无全身疾病眼部并发症。 2.各组患者在术前三天检查球后多普勒检查测各血管(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指标,记录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C/D值,测视野。 3.各组患者在术后一周,检查各血管的血流指标.记录视力,眼压。 4.一个月,三个月时测血流指标,记录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C/D值,测视野。六个月时测视野。 结果: 1.各组手术后眼压均比术前明显降低,在生理眼压范围之内。而相同条件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组眼压下降不如联合手术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各组手术后前房深度都比术前明显加深,A组和B组手术后三个月分别为2.43±0.52、2.51±0.49。术前两组比较无差异性,而术后比较也无差异性。 3.各组手术后三个月的时候房角均较术前开放。A组三个月后房角全部开放的4眼,房角关闭90°的有27眼,关闭90°-180°的有7眼。B组三个月后房角全部开放的7眼,房角关闭90°的有29眼,关闭90°-180°的有2眼。有统计学意义。 4 各组手术后视野的改变,除去白内障因素,并无明显改变。考虑到青光眼手术是控制视功能的进一步下降,视野不继续缩小就是对视神经的损害减少。 5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球后各血管的血流指标,各组无论是手术后一周,一个月还是三个月都较术前血液流速加快,阻力指数降低。A组和B组比较,B组的改变更为显著。C组术后血流明显改善。 6 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有角膜内皮水肿、后弹力层皱折、浅前房。虽然B组和C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较A组和D组多,但是对症处理后,3-7天均消失。 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的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房角粘连1/4-1/2,还是房角粘连>1/2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联合手术均可以提高视力,控制眼压,增加视神经的血液供应,视野不再进一步缩小,能有效的保护视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