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IK细胞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胃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CIK细胞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胃癌奥沙利铂耐药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CIK细胞联合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在建立人胃癌高侵袭转移奥沙利铂耐药细胞OCUM-2MD3/L-OHP的基础上,应用病理形态学以及MTT等方法,观察CIK细胞联合L-OHP对胃癌高侵袭转移奥沙利铂耐药细胞OCUM-2MD3/L-OHP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为临床应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耐药性胃癌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及方法: 1.材料 1.1实验细胞:人胃癌高侵袭转移细胞株OCUM-2MD3,由日本大阪医科大学外一科八代正和教授惠赠。 人胃癌高侵袭转移奥沙利铂耐药细胞株OCUM-2MD3/L-OHP,由本科室培养建立,耐药指数(resistantindex,RI)4.3,且传代或冻存3个月后复苏仍维持相似的耐药性。耐药蛋白P-gp其在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亲本细胞系。将两种细胞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37℃,5%CO2孵育培养,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的两种细胞,配制成浓度为1×106个/mL的细胞悬液备用。 1.2实验药物: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江苏恒瑞制药厂生产,0.9%生理盐水稀释成1200μg/mL、600μg/mL、300μg/mL、150 μg/mL、75μg/mL备用。 1.3效应细胞(CIK细胞)的制备和体外扩增:取正常人的外周肝素抗凝血,经淋巴细胞分层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PBS洗涤后细胞被重悬并保存于由RPMI-1640、10%人AB血清、25mmol/LHEPES、2mmol/L-谷氨酰胺、100μg/mL青霉素、100μg/mL 链霉素、50μmol/L 2-巯基乙醇组成的培养液中,PBMC调至1×106/mL,后,第一天加入浓度为100μg/mL的rhIFN-γ,孵育24小时后,加入浓度为50μg/mLCD3McAb、100μ/mL的rhIL-1和300U/mL rhIL-2,放置37℃,5%CO2孵箱中培养,细胞每2天更换新鲜培养液传代培养,同时补加rhIL-2 1000U/mL,细胞第14天收获,用前调整效靶比为40:1,20:1和10:1。 2.分组(各组均以OCUM-2MD3细胞作为对照) 2.1 L-OHP干预组:计算单独应用不同浓度的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24h、48h、72h的体外杀伤活性。 2.2 CIK细胞干预组:OCUM-2MD3/L-OHP细胞作为效应细胞,CIK细胞作为靶细胞,计算单独应用不同效靶比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细胞12h、24h、48h的体外杀伤活性。 2.3 CIK细胞联合L-OHP干预组:按效靶比40:1加入CIK后12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L-OHP,24h后计算两者的联合应用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3.方法 3.1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以上三组中OCUM-2MD3/L-OHP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3.2应用MTT法检测以上三组在570nm波长处光密度(OD)值,分别计算不同时间L-OHP、CIK细胞单独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 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1.体外杀伤活性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倒置相差显微镜下OCUM-2MD3/L-OHP细胞系与OCUM-2MD3细胞系细胞相比,形态无明显区别。 1.1 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将OCUM-2MD3/L-OHP细胞加药培养24h后细胞数目稍有减少,排列疏松,细胞形态变圆,体积变小,折光性差,核浆比变大,出现飘浮的细胞,且胞浆内可见较多颗粒;培养48h后细胞数目继续减少,胞浆内颗粒增多,且可见细胞碎片;培养72h后细胞数目继续减少,可见较多细胞碎片。L-OHP对OCUM-2MD3细胞的杀伤作用强于OCUM-2MD3/L-OHP细胞,各时段OCUM-2MD3细胞减少数目及细胞碎片的量远大于OCUM-2MD3/L-OHP细胞。对照组胃癌细胞仍贴壁生长,状况良好。 1.2 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细胞体外杀伤活性的病理形态学观察CIK细胞为悬浮生长细胞,呈圆形,细胞生长活跃时抱团率增加。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CIK细胞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运动能力,逐渐聚集到OCUM-2MD3/L-OHP细胞周围,OCUM-2MD3/L-OHP细胞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细胞逐渐模糊、消失,使贴壁生长的癌细胞出现漂浮。效靶细胞共育12h时OCUM-2MD3/L-OHP细胞数明显减少,24h细胞明显漂浮,并且在培养液中出现碎片。48h在培养液中出现大量碎片。CIK细胞对OCUM-2MD3细胞的杀伤作用与OCUM-2MD3/L-OHP细胞相似。对照组胃癌细胞仍贴壁生长,状况良好。 1.3 CIK细胞联合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的病理形态学观察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IK细胞逐渐聚集到OCUM-2MD3/L-OHP细胞周围,OCUM-2MD3/L-OHP细胞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细胞逐渐模糊、消失,使贴壁生长的癌细胞出现漂浮,效靶细胞共育12h时OCUM-2MD3/L-OHP细胞数明显减少,加入L-OHP后,胞浆内颗粒增多,可见大量细胞碎片,CIK细胞联合L-OHP对OCUM-2MD3细胞的杀伤作用与OCUM-2MD3/L-OHP细胞相似。 2体外杀伤活性的MTT法检测结果 2.1 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24h时,L-OHP对OCUM-2MD3细胞作用的IC50为111.3μg/mL,对OCUM-2MD3/L-OHP细胞作用的IC50为354.4μg/mL,OCUM-2MD3/L-OHP对L-OHP的耐受性较亲代敏感株OCUM-2MD3增加了3.2倍。48h时,L-OHP对OCUM-2MD3细胞作用的IC50为71.2μg/mL,对OCUM-2MD3/L-OHP细胞作用的IC50为235.2μg/mL,OCUM-2MD3/L-OHP对L-OHP的耐受性较亲代敏感株OCUM-2MD3增加了3.3倍。72h时,L-OHP对OCUM-2MD3细胞作用的IC50为522.3μg/mL,对OCUM-2MD3/L-OHP细胞作用的IC50为1057.0μg/mL,OCUM-2MD3/L-OHP对L-OHP的耐受性较亲代敏感株OCUM-2MD3增加了2.0倍。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和OCUM-2MD3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在48h最强。且随L-OH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2.2 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12h时,CIK细胞对耐药细胞株OCUM-2MD3/L-OHP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其亲代敏感株OCUM-2MD3(P<0.05)。且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24h时,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OCUM-2MD3(P<0.05)。且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 48h时,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OCUM-2MD3(P<0.05)。且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CI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均在24h最高,且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CIK细胞在各时间段对耐药细胞株OCUM-2MD3/L-OHP的杀伤活性,均明显高于其亲代敏感株OCUM-2MD3(P<0.05)。 2.3 CIK细胞联合L-OHP对OCUM-2MD3/L-OHP的体外杀伤活性CIK细胞联合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和OCUM-2MD3的体外杀伤活性均较单纯使用L-OHP或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增加(P<0.05)。联合杀伤活性的大小随L-OH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联合CIK细胞治疗后,L-OHP对OCUM-2MD3和OCUM-2MD3/L-OHP细胞作用的IC50降低。与OCUM-2MD3细胞相比,CIK细胞联合L-OHP对人胃癌高侵袭转移耐药细胞株OCUM-2MD3/L-OHP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0.05)。 结论: 1与亲本细胞OCUM-2MD3相比,耐药细胞OCUM-2MD3/L-OHP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区别。L-OHP对之作用后,胞浆内颗粒增多,且可见细胞碎片;CIK细胞作用后,细胞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细胞逐渐模糊、消失。两者联合作用后效果更明显。2与OCUM-2MD3细胞相比,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较低。L-OHP对OCUM-2MD3/L-OHP细胞和OCUM-2MD3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均随L-OH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在给药后48h最高。3与OCUM-2MD3细胞相比,CIK细胞对OCUM-2MD3/L-OHP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较高℃IK细胞的杀伤活性随效靶比的增高而增强。CIK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均在24h最高。4与单用L-OHP或CIK细胞作用相比,CIK细胞联合不同浓度的L-OHP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且与OCUM-2MD3细胞相比,CIK细胞联合L-OHP对OCUM-2MD3/L-OHP具有更明显的协同杀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