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血生络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
【6h】

和血生络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写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心肌缺血运用治疗性血管生成方法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和血生络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梗死缺血区血管新生的干预情况及该法对缺血局部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和血生络法是否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本实验采用结扎96只Wistar雄性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组(AMI)、消心痛组(ID)、麝香保心丸组(SXBX)、和血生络低剂量组(HXSL-L)、和血生络高剂量组(HXSL-H)、假手术组(SHAM)6组。实验期间,大鼠自由饮水摄食,普通饲料专人喂养。于术后24h灌胃给药,HXSL-L组灌服1倍等效剂量中药(9.9g·kg-1·d-1),HXSL-H组灌服两倍等效剂量中药(19.8g·kg-1·d-1),ID组灌服一倍等效剂量药物(2.7mg·kg-1·d-1),SXBX组灌服一倍等效剂量药物(2mg·kg-1·d-1)每天一次;AMI组和SHAM组大鼠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4W。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左室收缩功能。四周后,各组腹主动脉取血并取心脏标本备用。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左室的心肌梗死范围,应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进行血清VEGF含量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PV染色法,通过标记缺血心肌局部第八因子(FVIII)测定缺血局部血管和微血管密度,分析VEGF的表达,并检测各组心肌梗死范围来观察局部血管新生情况。 结果: 1.大鼠一般状况的比较:和血生络方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的一般状况;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活动、皮毛光泽度、饮食等状况。 2.彩色多普勒超声:治疗组(HXSL-L组、HXSL-H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AMI组,且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 3.血清VEGF含量:HXSL-H组动物血清中的VEGF含量均远高于SXBX组及AMI组(P<0.01)。 4 心肌梗死范围:HXSL-L组心肌梗死范围小于AMI组(P<0.05),HXSL-H组心肌梗死范围小于AMI组(P<0.01);HXSL-H组梗死范围小于SXBX组(P<0.05); 5 心肌组织中血管数量和微血管密度(MVD):治疗组(HXSL-L,组、HXSL-H组)免疫组化切片中梗死边缘区第八因子(FVIII)着色的微血管数量及密度高于AMI组(P<0.01),且HXSL-H组的MVD值高于SXBX组(P<0.05)。 6 心肌梗死边缘区VEGF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HXSL-L组、HXSL-H组VEGF的表达均高于AMI组(P<0.01)。 结论:依和血生络法所创立的和血生络方可以有效改善动物模型的一般状况,改善动物模型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血生络方可以显著降低动物模型心肌梗死面积,并且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局部血管新生的倾向。 VEGF是一种重要血管生成因子,特异性强有力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有结合位点。缺氧刺激可迅速诱导VEGF表达。和血生络方可以上调梗死心肌局部VEGF蛋白的表达强度,提示本方具有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的作用,从而促进血管新生。本实验的完成证实了和血生络方针对急性心肌梗死这一疾病的促血管新生作用,为本方临床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