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刑法修正案之死刑立法研究
【6h】

刑法修正案之死刑立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 言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归纳总结法

3. 数据分析法

(四)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 创新之处

2. 不足之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死刑立法与政策的发展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死刑立法的发展

1. 起步阶段(1949 年~1979 年)

2. 扩张阶段(1979 年~1997 年)

3. 限制阶段(1997 年~)

(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死刑刑事政策的变化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政策的变化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死刑刑事政策的变化

二、刑法修正案的死刑立法梳理

(一) 修正案的死刑修法背景

1. 修正案(三)——恐怖主义对和平安全的威胁

2. 修正案(七)——犯罪形势的快速变化

3. 修正案(八)——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

4. 修正案(九)——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要求

(二) 修正案死刑条款内容

1. 部分死刑罪名被废除

2. 死缓规定的变更

3. 绝对死刑罪名的修改

4. 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5. 其他修改内容

(三) 死刑条款修改后的立法适用

1. 刑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立法适用

2. 集资诈骗罪的立法适用情况

三、刑法修正案中死刑立法改革的特点

(一) 由轻微的死刑调整到大幅度地削减死刑

1. 前期改革较为保守

2. 后期改革幅度变大

(二) 伴随着刑事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1. 1997 年刑法中仍有“严打”政策的影子

2. 我国政策对死刑的规范愈加严格

(三) 向非致命性暴力犯罪死刑废止方向发展

1. 一些非暴力犯罪的死刑罪名被废除

2. 逐步向非致命性暴力犯罪废除死刑的方向发展

四、死刑立法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 适用死刑的范围广泛

1. 同世界废除死刑的趋势存在差距

2. 死刑罪名的广泛设置

(二) 死刑适用的标准存在概括性

1. “罪行极其严重”的认定存在不统一

2. 死刑适用条件存在概括性的问题

(三) 死缓制度存在的问题

1. 死缓制度适用条件模糊

2. 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条件模糊

(四) 民意对废除死刑存在影响

1. 死刑支持者所占比重大

2. 民意是废除死刑的障碍之一

五、死刑立法的未来发展和建议

(一) 我国死刑的未来发展

1. 严格贯彻当前的死刑刑事政策

2. 逐步废除不常适用或备而不用的非暴力性犯罪死刑罪名

(二) 我国死刑立法的建议

1. 对待死刑应考虑社会现实

2. 进一步减少死刑适用的罪名

3. 进一步规范严格适用死刑的条件

4. 逐步完善死缓制度

5. 正确的引导民意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李蕊宏;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刑法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丽华;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DF6D92;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