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6h】

“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创新之处

一、“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红船精神”概述

1.“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生成条件

2.“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

(二)“红船精神”应用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基础

2.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论述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石

(三)“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一致性

1.“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一致

2.“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相同

(四)“红船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求同存异性

1.主体的异同

2.载体的异同

3.客体的异同

二、“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1.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的需要

2.坚持立德树人中心任务的需要

3.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1.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空间

2.提高教育感染力与实效性

3.提供价值导向营造积极氛围

(四)大学生创新、担当、奉献精神培养的有力支撑

1.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奋斗能力

2.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责任担当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奉献道德修养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红船精神”的弘扬

1.在具体运用中促进“红船精神”的有力弘扬

2.在时代发展中推动“红船精神”的不断创新

三、“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调查基本情况

1.问卷调查的样本、设计与方法

2.问卷回收情况

(二)“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的成效

1.大学生接受度有所提高

2.多形式并存成为教育重要内容

(三)“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传播程度较低获取渠道有限

2.在现有课程中涉及较少重视程度不够

3.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不足

4.重形式而轻实效

5.忽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

(四)“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2.高校应用的不足

3.大学生自身因素

四、“红船精神”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应用坚持原则

1.方向引导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求实创新原则

4.全面渗透原则

(二)应用具体路径

1.优化应用“红船精神”的社会环境

2.完善应用“红船精神”的高校教育

3.重视应用“红船精神”的社会实践

4.拓宽应用“红船精神”的网络途径

5.加强应用“红船精神”的自我教育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声明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胡慧;

  •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

  • 授予单位 贵州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琴;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