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运载Reovirus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株的初步研究
【6h】

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运载Reovirus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株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0 引 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 果

2.1 UC-MSCs的培养及鉴定

2.2 Reo3病毒液的大量扩增及滴度测定

2.3 UC-MSCs作为Reo3细胞载体的可行性实验

2.4 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共培养体系中Jurkat细胞凋亡的流式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溶瘤病毒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模拟人体Reo3抗体存在时,利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运载呼肠孤病毒III型(Reo3)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初步探讨 UC-MSCs运载 Reo3的可行性及 UC-MSCs运载 Reo3对Jurkat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为白血病及其他肿瘤的治疗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方法:1.UC-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2.UC-MSCs及Jurkat细胞表面JAM-A粘附分子的表达;3.高滴度Reo3感染UC-MSCs细胞内部情况的观察;4.Reo3感染UC-MSCs后,UC-MSCs的相对增殖情况;5.Reo3感染UC-MSCs后,细胞裂解液中的Reo3滴度测定;6.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体系中Jurkat细胞凋亡坏死情况分析。  结果:1.利用机械法从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胞,经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抗原检测鉴定,均符合 UC-MSCs的生物学特性;2.UC-MSCs和Jurkat细胞表面JAM-A粘附分子表达量分别为50.7%、41.3%;3.利用高滴度Reo3感染UC-MSCs72小时后,可见UC-MSCs细胞内部大量病毒包涵体出现,而未感染Reo3的UC-MSCs细胞内部未见病毒包涵体出现;4.相比no Reo3组, MOI1、MOI2及MOI3组在24小时至120小时内UC-MSCs的相对增殖率均呈现出上升及下降趋势,且均在72小时达到高峰。在120小时时,与no Reo3组相比,仅MOI1组其相对增殖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故感染UC-MSCs的最佳Reo3滴度选择MOI1;5.48小时时UC-MSCs细胞裂解液中Reo3滴度最高,故感染UC-MSCs的最佳时间点选择48小时;6.成功地利用以上条件建立共培养体系24小时时,发现Reo3抗体存在时,UC-MSCs仍能运载Reo3致Jurkat细胞凋亡坏死。  结论:1.从脐带华通氏胶中分离培养出来的细胞经形态学及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的检测鉴定,符合 UC-MSCs的生物学要求;2.UC-MSCs作为Reo3细胞载体具有可行性;3.在抗体存在的情况下,UC-MSCs运载 Reo3可以导致Jurkat细胞凋亡、坏死;4.Reo3作为肿瘤治疗新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