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6h】

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不同抗真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

2.3 各组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培养累计转阴率情况

2.4 各组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累计转阴率情况

2.5 各组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情况

2.6 抗真菌治疗后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滴度的变化情况

2.7 各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的药物DDD数情况

2.8 各组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

2.9 各组抗真菌治疗后的不良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情况

2.10 脑脊液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的关系

3 讨论

3.1 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不同抗真菌方案治疗非HIV感染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

3.3 不同抗真菌方案的安全性

3.4 脑脊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与脑脊液隐球菌涂片密切相关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隐球菌病抗真菌治疗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抗真菌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选择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成四组,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5-氟胞嘧啶组(AMB+FCZ+5-FC组)37例、两性霉素B+氟康唑组(AMB+FCZ组)9例、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组(AMB+5-FC组)14例、氟康唑+5-氟胞嘧啶组(FCZ+5-FC组)28例,比较各组病原学转阴率、脑脊液(CSF)生化改善、乳胶凝集试验滴度下降、隐球菌培养转阴时用药限定日剂量(DDD)数、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等方面以评估疗效;并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包括肝肾功能损伤、低钾血症、血小板下降等,以评估安全性。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  88例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2∶1;发病高峰在中青年阶段。无基础疾病43例(48.86%),有鸽子接触史6例(6.82%),明确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8例(10.22%)。该病的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100%的患者均有头痛症状。CSF生化改变具有蛋白含量升高、糖和氯含量下降的特点。除CSF氯外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疗效评估:  (1)CSF隐球菌培养累计转阴率: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8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94.59%、88.89%、85.71%、71.46%;AMB+FCZ+5-FC组累计转阴率高于FCZ+5-FC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AMB+FCZ+5-FC组及AMB+FCZ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AMB+FCZ组及FCZ+5-F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CZ+5-FC组、AMB+5-FC组的2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25%、28.57%,较AMB+FCZ+5-FC组的转阴率(59.45%)显著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2)CSF隐球菌涂片累计转阴率: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4周累计转阴率分别为35.13%、44.44%、35.71%、21.42%,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经抗真菌治疗后各组患者CSF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4周,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CSF蛋白下降的中位值分别为136mg/l、126.1mg/l、242.75mg/l、21.9mg/l;CSF糖上升的均值分别为:0.93±0.97mmol/l、0.75±1.03mmol/l、1.66±0.89mmol/l、0.55±0.55mmol/l;CSF氯上升的均值分别为:7.08±7.88mmol/l、6.80±4.64mmol/l、8.29±10.49mmol/l、5.30±8.23mmol/l。经比较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的CSF蛋白下降幅度较FCZ+5-FC组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MB+5-FC组较AMB+FCZ+5-FC组、AMB+FCZ组、FCZ+5-FC组CSF糖上升幅度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FCZ+5-F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的CSF氯上升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4)经治疗4周后AMB+FCZ+5-FC组、AMB+FCZ组CSF乳胶凝集试验平均滴度分别1∶26.04、1∶45.25,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时的用药累计DDD数分别为53.63±25.16、41.67±22.08、52.45±24.35、58.93±30.85,经比较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6)经抗真菌治疗后各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治疗4周后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的头痛率分别为43.24%、44.44%、42.86%、46.42%;发热率分别为8.11%、11.11%、14.29%、17.86%;恶心、呕吐率为5.14%、11.11%、7.14%、14.28%;神志改变率分别为2.70%、0.00%、0.00%、3.57%;脑膜刺激率分别为10.81%、22.22%、7.14%、25.00%;经比较各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安全性评估:  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FCZ+5-FC组不良事件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9.86%、41.67%、42.85%、19.96%。FCZ+5-FC组安全性显著高于其他三组,主要是在低钾血症和肾损发生方面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AMB+FCZ+5-FC组、AMB+FCZ组、AMB+5-FC组的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当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256,隐球菌CSF涂片阳性率100%;当CSF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1∶256,CSF隐球菌涂片阳性率随着乳胶凝集试验滴度的下降而下降。  结论:  (1)AMB+FCZ+5-FC方案、AMB+FCZ方案、AMB+5-FC方案及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均有疗效,并有不同程度的不良事件发生。  (2)AMB+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较AMB+5-FC方案、FCZ+5-FC方案更能快速杀灭真菌。  (3)AMB+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显著,可供临床选用。  (4)AMB+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CSF生化改善程度较其他三种方案更显著。  (5)FCZ+5-FC方案治疗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最安全的方案;含AMB三种方案的安全性相当,其不良事件发生显著。  (6)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隐球菌培养转阴快于涂片及乳胶凝集试验。  (7)非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中,脑脊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256时,脑脊液隐球菌涂片阳性率为10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