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康德“三大批判”二律背反的解决及其现代意义
【6h】

康德“三大批判”二律背反的解决及其现代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引言

第一章二律背反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章二律背反的解决

第三章二律背反及其解决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康德——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德国革命的发起者——他的哲学仍在现代社会回响。康德一开始倾向于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的观点。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这一学派关于“上帝”、“灵魂”等形而上学问题的论述让康德看到其已陷入的危机。对康德由莱布尼茨——沃尔夫的支持者转为批判者影响最大的是牛顿和卢梭,一个代表着当时自然科学的进步思潮,一个代表着倡导民主与自由的革命浪潮,两股思潮强烈吸引着康德。康德在批判地协调经验论与唯理论、推翻莱布尼茨——沃尔夫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连接科学与民主两大时代主题构建了他的哲学体系。这些思想都在康德哲学中留下烙印,自然科学留给了理论理性,道德留给了实践理性,其中既能看到经验论的足迹,更有唯理论的影子。“自在之物”把自然与道德划分为两个领域:自然是人的知性能够认识的现象世界,道德则是实践理性构建“自由”、“上帝”、“灵魂”(人的知性无法认识的)的领地。在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基础上另辟一条先验的批判的哲学之路,康德的这一思想在二律背反中都有一定的体现。二律背反是康德的一个创举,是近代辩证法兴起的宣言书。用两个相反的命题揭示矛盾的存在,又通过反证法证明相反命题都能够成立,由此构成二律背反。三大批判作为严格体系,内容结构很相似,都分为两大部分:先验要素论和先验方法论,每个批判的要素论又分为分析论和辩证论。二律背反是辩证论的组成部分。其中《纯粹理性批判》的四组二律背反内容最为重要,不仅因为这部分论述了二律背反形成的必然性、解决的基本模式,而且其中自然律与自由因、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是通过“自在之物”使康德哲学由认识论过渡到道德论的重要环节,“自在之物”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信仰的对象。《实践理性批判》的二律背反则引出了人的最高道德理想——“至善”。为了实现“至善”、解决德行与幸福的矛盾,康德把认识领域批判的“自由”、“上帝”、“灵魂”作为道德领域的“悬设”而设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判断力批判》的二律背反有两部分:审美判断力的二律背反、目的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审美判断力二律背反主要是为了体系完整的需要,其提出的矛盾并不是康德美学的主要矛盾。从调节性原则出发解决目的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机械论与目的论就可以并存,机械论构成对自然的认识,目的论引导对自然的探究,而这一切为的是最终目的——“人”,至此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康德在目的论部分实现了从牛顿到卢梭的概括与结合。二律背反思想及其解决不仅在理论上对近现代西方哲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给现代社会的和谐构建以很大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