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弄岗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觅食生态学
【6h】

弄岗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觅食生态学

代理获取

摘要

黑叶猴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地区的特有灵长类,以石山中的部分植物为食;并以石山的植被和地理条件为隐蔽场所,完成生存和物种繁衍等生命过程。环境中的食物对其活动行为,繁殖和觅食对策产生深刻影响。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黑叶猴形成了对食物的独特选择机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本研究于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6°42′28″-107°4′54″E,22°13′56″-22°33′9″N)内的野生黑叶猴的觅食生态学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对喀斯特石山的食物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利用规律,更深一步认识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的适应策略,为保护黑叶猴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黑叶猴共采食84种植物。其中乔木34种,灌木10种,藤本40种。在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0.99%,包括47.02%的嫩叶和23.97%的成熟叶;果实占13.14%;花占6.31%;种子占4.28%;其他食物类型占5.19%,包括1.78%的茎,0.98%的叶柄,0.96%的非植物部位,1.47%的未知部位。黑叶猴的觅食部位有季节性变化。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在旱季,黑叶猴采食更多的成熟叶。嫩叶的觅食比例与其可利用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黑叶猴平均每月采食21.3种植物,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48。旱季的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雨季。食物多样性指数与成熟叶,茎和种子的觅食比例成正相关关系,与花的觅食比例成反比。当环境中的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 3.觅食比例前10位的分别是显脉榕,猴耳环,弄岗通城虎,铁屎米,假刺藤,副萼翼核果,光榕,野葛,倒吊笔,鸡皮果,它们共占总觅食记录的54.26%。植被样带中的乔木的相对密度与它们在食物中占的百分比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黑叶猴并不是严格依据环境中的植物生物量来选择食物的。 4.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一个休息高峰。不同季节黑叶猴日活动节律有变化,表现为旱季上午的觅食高峰被推迟了1个小时,且觅食时间长于雨季,觅食强度低于雨季;旱季下午的觅食活动提前1个小时结束。猴群在雨季较早进入休息高峰,而且中午休息时很少有移动或零星觅食。 5.弄岗黑叶猴共有6种行为类型,它们在日活动时间分配所占比例分别为:休息占51.99%,移动占20.25%,觅食占18.61%,理毛占7.61%,玩耍占1.20%,其它行为(包括打斗、交配等)仅占0.14%。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在旱季,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移动,雨季里猴群则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活动时间分配在年龄和性别也有差异,表现为成年个体花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觅食,未成年个体则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移动和玩耍;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花更多的时间用于理毛。进一步分析显示食物可利用性和环境因素对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有显著影响。 6.黑叶猴在觅食时主要有5种姿势:坐立,趴,四足站立,双足站立,倒挂,分别占总行为记录的85.68%,0.78%,0.78%,12.57%,0.49%。在雨季,坐立觅食比例明显高于旱季,双足站立觅食比例明显低于旱季。觅食姿势的季节性变化可能与其食物组成有关。 7.黑叶猴较喜欢在树林的中上部觅食,觅食高度在5m以上的频次占总记录次数的77.33%;黑叶猴尽量避免在较低的部位觅食,觅食高度在2m以下仅占总记录次数的22.67%。直径为0.1-5cm的树枝和藤条是黑叶猴觅食时利用最多的支持物,共占总记录的93%以上。这些枝条的角度也都比较小,其中0-10°占50%,11°-45°占41%。黑叶猴觅食的高度和对支持物的选择与食物资源的空间分布有关系。

著录项

  • 作者

    黄中豪;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 学科 生态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黄乘明,周岐海;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弄岗叶猴,动物保护,动物生境,动物生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