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媒体时代下官方科普传播研究--以“科普中国”为例
【6h】

新媒体时代下官方科普传播研究--以“科普中国”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内研究综述

1.2.2国外研究综述

1.3理论及研究方法

1.3.1理论起点

1.3.2理论指导

1.3.3研究方法

1.4研究内容、框架及创新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框架

1.4.3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历程回顾

2.1中国科普事业的开创与探索(1949-1976)

2.2中国科普事业的恢复与发展(1977-1989)

2.3中国科普事业的反思与探索(1990-2001)

2.4中国科普事业的崛起与创新(2002-至今)

第3章 传统媒体时代下科普传播研究

3.1传统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要素分析

3.1.1传播主体:政府主导,门槛较高

3.1.2传播内容:内容局限,形式单一

3.1.3传播渠道:渠道简少,传播效率较低

3.1.4受众:被动接受,影响力较低

3.2传统媒体环境下我国科普模式分析

第4章 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传播研究

4.1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要素分析

4.1.1问卷样本分析

4.1.2传播主体:多元主体并存,门槛降低

4.1.3传播内容:丰富轻松,形式多样

4.1.4传播渠道:跨平台、立体化传播

4.1.5受众:个性化需求,主动选择

4.2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呈现的新特点

4.2.1“伪科学”乘虚而入

4.2.2快速反应机制的挑战

4.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科普模式分析

4.4新旧媒体环境下科普传播的对比总结

第5章 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中国”的传播实践

5.1传播主体

5.1.1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主办

5.1.2“众包”模式下的科普主体多元化

5.2传播内容

5.2.1内容构成:主题专区+特色频道+热点策划

5.2.2文本分析:长标题+明晰章法+网络化语言

5.2.3呈现形式:生动的图文+有趣的视频

5.3传播渠道

5.3.1PC端网页

5.3.2“两微一端”

5.3.3网络内容平台

5.4关注受众

5.4.1利用大数据定位受众需求

5.4.2开通与受众的线上互动通道

5.4.3举办线下活动紧密联系受众

5.5效果分析

5.5.1平台方传播效果分析

5.5.2受众方传播效果分析

5.6“科普中国”传播模式分析

第6章 新媒体时代下“科普中国”的传播启示

6.1从“科普中国”看官方科普传播

6.1.1优势分析

6.1.2机遇分析

6.1.3挑战分析

6.2新媒体时代下官方科普传播发展的启示

6.2.2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注重科普人才培养

6.2.3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创新传播内容

6.2.4多渠道传播,加强与受众互动

6.2.5重视把关审核环节,建立虚假信息散播责任制

6.2.6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张艳;

  •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大学;
  • 学科 传媒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邢永川;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G21G43;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