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帝内经》脾胃藏象理论及后世发展运用
【6h】

《黄帝内经》脾胃藏象理论及后世发展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内经》藏象理论的构建

1.1 “象”的含义

1.2 《内经》“藏象”理论的构建方法

1.2.1 宏观察验法

1.2.2 整体分析法

1.2.3 逻辑学方法

1.3 《内经》“藏象”理论的本质特征

1.3.1 系统性与整体性

1.3.2 “藏象”系统间的多途径调控

1.3.3 整体协同性

2 《内经》脾胃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脾胃的形态部位

2.2 脾胃的生理特性与功能

2.2.1 脾的生理特性

2.2.2 脾的生理功能

2.2.3 胃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

2.3 脾胃及其与他脏、体窍志时等的关系

2.3.1 脾与胃的关系

2.3.2 脾胃与它脏关系

2.3.3 脾胃与躯体的关系

2.3.4 脾胃与苗窍的关系

2.3.5 脾胃与神志的关系

2.3.6 脾胃与气血津液的关系

2.3.7 脾胃与方位的关系

2.3.8 脾胃与季节的关系

3.后世医家对《内经》脾胃藏象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3.1 张仲景的继承和发展

3.1.1 张仲景对《内经》脾胃生理功能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3.1.2 张仲景对《内经》脾胃的病因和病理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3.1.3 张仲景对《内经》脾胃病治疗内容的继承与发展

3.1.4 张仲景对《内经》中脾胃病预防内容的继承与发挥

3.2 孙思邈的继承和发展

3.2.1 孙思邈传承《内经》思想注重顾护脾阳

3.2.2 孙思邈依托《内经》脾胃理论提倡饮食养生

3.2.3 孙思邈重视脾胃保健并提倡整体养生观

3.3 李东垣的继承和发展

3.3.1 李东垣对《内经》脾胃生理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3.3.2 李东垣对《内经》脾胃病因病机部分的继承与发展

3.3.3 李东垣对《内经》脾胃病治疗内容的理解和发挥

3.4 叶天士的继承和发展

3.4.1 叶天士传承《内经》脾胃藏象理论并进行理论创新

3.4.2 叶天士倡导五脏发病皆可从脾胃论治的学术观点

4.现代中医在《内经》脾胃藏象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

4.1 现代中医在《内经》藏象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

4.2 脾胃藏象理论取得的进展与突破

4.3 现代中医运用脾胃藏象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4.3.1 指导心悸的治疗

4.3.2 指导水肿的治疗

4.3.3 指导失眠的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脾胃藏象理论体系源流及传承路线概述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归纳、整理《内经》脾胃藏象理论及后世发展运用,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立足于《内经》脾胃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后世代表医家的发挥,归纳脾胃藏象理论的精髓及后世医家的发展运用。一、全面阅读《内经》,摘录整理脾胃藏象理论相关内容;收集《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脾胃论》等关于脾胃藏象理论的文献资料;分析、综合相关理论,探讨后世的发展脉络。  结果:脾胃藏象理论是我国古代医家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宏观察验法、整体分析法和逻辑学方法构建形成的。《内经》奠定了脾胃藏象理论的基础,张仲景在潜方用药时极其重视顾护中焦脾胃,孙思邈提倡平日注重调护脾阳并注重饮食养生,李东垣对《内经》脾胃藏象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叶天士亦倡导“养胃阴”的科学理念,从秦汉到明清时期,脾胃藏象理论始终受到医家的重视,其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完善充实。  结论:脾胃藏象理论源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充实于唐宋,昌盛于金元,完善于明清;作为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整体协同性等藏象理论的本质特征。整理研究《内经》脾胃藏象理论及及其发展过程对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指导临床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