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正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建立与分组

2.2 取材与处理

2.3 蛋白提取与定量

2.4 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检测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水平

2.5 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2 p38MAPK表达

3.3 神经元凋亡

4 讨论

4.1 p38MAPK在脑IR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4.2 缺血性中风痰瘀致病的理论探析

4.3 内源性脑保护现象的研究

4.4 疏血通脉方原理探讨

4.5 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大鼠脑IRI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5 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MAPK)表达的变化,探讨p38MAPK与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  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组和疏血通脉组,每组24只。各组按照再灌注后3h、6h、24h、72h四个时间点随机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只分离动脉不插线。缺血再灌注组则参照改良Longa法建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结扎大鼠双侧颈内动脉进行3分钟脑缺血预处理,24小时后建立大鼠MCAO模型,即缺血预处理组。疏血通脉组则预先给药14天,再建成MCAO模型。采用ZeaLonga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MAPK、P-p38MAPK的表达,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数量,观察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凋亡的相关性。  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活动功能均正常,评分均为0分。缺血再灌注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同程度加重,且24小时达到高峰。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预缺血组和疏血通脉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有所减轻,评分均有所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组与疏血通脉组在不同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2)p38MAPK表达:假手术组在不同时间点P-p38MAPK几乎无表达,表现为P-p38MAPK/p38MAPK比值未见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组从3小时即出现p38MAPK信号通路明显激活,表现为P-p38 MAPK表达水平上调,P-p38MAPK/p38MAPK比值增大,且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比值逐渐升高,于24小时达到高峰。预缺血组和疏血通脉组从3h即出现p38MAPK信号通路明显受抑制,表现为P-p38MAPK表达水平下调,P-p38MAPK/p38MAPK比值减小,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比值逐渐下降,于24小时达最低点,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组与疏血通脉组在不同时间点磷酸化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3)神经元凋亡:在不同时间点随机视野观察中,假手术组偶见极少量神经元凋亡。缺血再灌注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神经元凋亡数量逐渐增加,并于24小时达到高峰。预缺血组和疏血通脉组在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凋亡数量均较缺血再灌注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组和疏血通脉组在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凋亡数量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能够诱导脑缺血耐受产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p38MAPK的磷酸化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