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CHOP、Gadd34蛋白表达的影响
【6h】

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CHOP、Gadd34蛋白表达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主 要 缩 略 词 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正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干预措施

2.2 模型制备方法

2.3 动物模型成功的标准

2.4 取材及组织处理

2.5 观测指标与方法

2.6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结果

3.2 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

3.3 各组CHOP蛋白表达的比较

3.4 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的比较

4 讨论

4.1 局灶性脑缺血耐受动物模型的建立

4.2 脑缺血预处理概述

4.3 脑缺血耐受机制

4.4 脑缺血再灌注诱发了内质网应激

4.5 ERS与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

4.6 PERK通路相关基因活化与脑缺血

4.7 PERK通路相关基因与细胞凋亡

4.8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个 人 简 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内 CHOP、Gadd34蛋白的影响,探讨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  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O);MCAO组:假手术+脑缺血组(SO+MCAO);BIP组:预缺血+脑缺血组(BIP+MCAO)。QRHY组:预缺血+清热化瘀颗粒+脑缺血组(BIP+QRHY+MCAO);每组20只。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h、1d、2d、3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n=5)。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作如下处理:假手术组(SO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及缺血再灌注,线栓只插入颈内动脉9mm,然后正常饲养,自由饮水;MCAO组:以假手术代替预缺血,其余步骤同脑缺血预处理组,动物造模后正常饲养,自由饮水,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IP组:MCAO10min后抽出栓线,完成预缺血;3d后再次行MCAO2h,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12h、1d、2d、3d处死;QRHY组:缺血预处理10min后,在大鼠麻醉清醒后1h灌胃清热化瘀颗粒溶液,按每次1.4m1/100g给药,其浓度及等效剂量按体表面积折算,连续3d,每天上、下午各一次。3d后给予2hMCAO,再灌注后12h、1d、2d、3d处死;造模后取材,常规HE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HOP、Gadd34蛋白在大鼠梗死灶表达的变化。  结果:各组均可见CHOP、Gadd34蛋白表达,主要在梗死区周围皮层,阳性表达为细胞胞浆呈棕黄色,多数阳性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胞核皱缩,呈梭形或条索状。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大脑顶叶皮层有少量CHOP、Gadd34蛋白阳性细胞表达。MCAO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HOP、Gadd34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表明其蛋白阳性数明显增多(P<0.01)。  对于CHOP蛋白,再灌注1d其平均灰度值降至最低,表明其阳性细胞表达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2d其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仍高。BIP组能明显升高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CHOP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水平,即能降低阳性细胞表达数,与MCAO组比较,BIP组大鼠12h至1d CHOP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明显上升(P<0.01)。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组表达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低(P<0.01),与BIP组比较,大鼠1d CHOP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明显上升(P<0.05),且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一致。说明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能够抑制梗死后CHOP表达。  对于Gadd34蛋白,再灌注12h其平均灰度值降至最低,表明其阳性细胞表达达高峰(P<0.01),至再灌注1d其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开始升高。BIP组及QRHY组与MCAO组比较,1d至2d Gadd34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再灌注1d其平均灰度值降至最低,表明其阳性细胞表达达高峰(P<0.01),1d至2d均能持续性表达(P<0.01),至3d时蛋白表达平均灰度值开始升高(P<0.01)。QRHY组与BIP组比较,12h至2d的灰度值表达均低于BIP(P<0.01),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相一致,说明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能够上调梗死后Gadd34表达。  结论:清热化瘀颗粒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前凋亡因子 CHOP蛋白的合成,上调前存活因子Gadd34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CHOP、Gadd34蛋白是脑缺血耐受机制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