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越冬地野生和圈养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研究
【6h】

越冬地野生和圈养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引言

1.东方白鹳的数量和分布

1.1东方白鹳的数量

1.2东方白鹳的分布

2.迁徙

3.繁殖生物学

3.1东方白鹳的食性

3.2生境选择

3.3营巢、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

3.4雏鸟发育研究

4.行为时间分配和日活动节律

5.人工饲养

6.保护措施

7.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地点和自然概况

1.1野外观察地点和自然概况

1.2圈养观察地点和自然概况

2.观察对象

3.行为定义

4.行为数据调查方法

4.1行为取样方法

4.2观察时间和观察工具

5.繁殖参数记录方法

6.数据处理方法

三、结果

1.东方白鹳繁殖生物学

1.1巢址选择和巢特征

1.2产卵和孵化

1.3育雏和护雏

1.4入侵东方白鹳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和领域鹳的防御行为

1.5繁殖周期和繁殖成效

2.野生东方白鹳行为时间分配

2.1野生东方白鹳繁殖时间分配

2.2雏鹳发育不同时期时间分配

2.3育雏期不同阶段亲鸟行为的时间分配

3.圈养野生东方白鹳繁殖时间分配

3.1圈养东方白鹳行为数据的正态检验

3.2繁殖鹳与非繁殖鹳行为时间分配比较

3.3性别差异对时间分配的影响

3.4繁殖期和非繁殖期个体行为时间分配

3.5环境因子与行为时间分配的关系

4.野生与圈养东方白鹳行为时间分配比较

4.1繁殖期圈养与野生东方白鹳行为时间分配比较

4.2圈养雏鸟和野生雏鸟行为比较

四、讨论

1.巢址选择

2.东方白鹳的领域行为

3.繁殖成效

3.1繁殖周期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3.2窝卵数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3.3孵化行为对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3.4人为干扰对东方白鹳繁殖成功率的影响

4.东方白鹳时间分配

4.1野生与圈养东方白鹳行为时间分配比较

4.2环境因子对东方白鹳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

5.东方白鹳的保护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曾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东北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野生种群数量约为3000只。主要的繁殖地位于在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还有一小部分在结雅河、兴凯湖和三江平原繁殖,越冬地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陆续在长江中下游越冬地发现东方白鹳繁殖个体。 为了了解该种在当地的繁殖对策和种群现状,2004—2006年,在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地区 (116<'。>51.15′—116<'。>49.4.7′E, 30<'。>19.53′—30<'。>19.79'N)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同时为了了解在圈养环境下,圈养个体的繁殖现状,环境因子和人为干扰对东方白鹳的影响,2005—2006年,在合肥市野生动物园对圈养东方白鹳进行了观察。以期通过对其繁殖过程的认识和行为时间分配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掌握圈养和野生东方白鹳的繁殖现状,初步分析外在环境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与东方白鹳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江流域留居种群的繁殖适应性及受威胁因素,从而为进一步评估种群现状和实施该物种的保护奠定基础。 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进行行为取样,主要结果如下: (1)东方白鹳开始营巢时间不一致,最早为2月5日,而受干扰的繁殖个体则延至5月6日。观察到的巢全在高压线塔上,巢高34.6±0.8m(n=11),巢间距908.8±1039.4m(n=6),圈养个体两巢之间的最近距离仅6m。产卵期最早开始于2月11日,最晚6月21日,窝卵数4.2±0.4(4-5)枚(n=6)。育雏期71.0±16.1d(n=3),曰育雏5.1±2.6(n=38)次,雏鸟离巢时间最早6月14日,最晚9月20日。2004和2005年东方白鹳在野外共营巢8窝,产卵25枚,孵出雏鸟9只,出飞7只。繁殖失败5巢,其中,人工干扰造成4巢失败,高压电击毁1巢。2006年6只圈养个体营巢2窝,产卵8枚,孵出雏鸟6只,出飞5只。 (2)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觅食、休息、警戒、取材、翻卵、育雏、交配、在巢、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而飞翔、行走、理羽、击喙、整巢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雏鸟存发育的不同时期,觅食、飞翔、休息、整巢、在巢、行走、视野外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理羽、警戒、击喙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繁殖期圈养个体和野生个体的觅食、飞翔、行走、休息、击喙、整巢、交配和理羽行为差异显著,而警戒、取材、翻卵、育雏、在巢和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3)通过对圈养对方白鹳行为和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理羽、取食,领域和休息行为与温度显著相关;运动和繁殖行为与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繁殖、取食、休息、理羽和领域行为与干扰显著相关;运动行为与干扰的相关性不显著。休息、领域、运动和理羽行为与光照时间显著相关;取食和繁殖行为与光照时间的相关性不显著。领域、运动、理羽、休息、取食和繁殖行为都与风力的相关性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