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工资差异——教育和婚姻的影响
【6h】

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工资差异——教育和婚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它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生存和收入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 (CGSS 2015),通过估计收入方程和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的工资差异,并对工资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得出的结论有:第一,中国城镇存在着工资的户籍差异,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水平显著低于城镇人口。特征差异效应是导致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歧视效应也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水平。第二,歧视效应对农业转移人口工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中低收入分位点的农业转移人口来说,歧视效应对工资不产生影响;对高收入分位点的农业转移人口来说,工资水平会受到歧视效应的影响。第三,对高收入分位点上农业转移人口的歧视效应,一方面是由于农业转移人口欠缺与当地劳动力市场相关的技能和资源,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导致了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排斥。第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存在差异;使用“对同性间性行为的看法”和“空闲时间读报的频率”作为工具变量,计算得出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教育回报率分别为 9.02%和 10.8%。第五,尽管教育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水平有增长效应,但教育的增加不能使农业转移人口避免歧视效应的影响;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歧视效应也逐渐变得显著且逐渐增大。第六,男性城镇人口的婚姻溢价是23%,女性城镇人口没有婚姻溢价,农业转移人口没有婚姻溢价;其中,男性城镇人口的婚姻溢价源于妻子的“相夫效应”和三代同住下的家庭内部分工;农业转移人口中夫妻同住和家庭共住的比例更低,因而婚姻对工资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本文的结果对于认识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工资差异提供了新的发现和认识,因此未来的政策需要更有针对性。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是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工资差异的最重要途径。第二,旨在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户籍歧视的政策,需要关注到高收入群体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处境,以减弱针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和地位的天花板效应。第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目标,需要从促进个体市民化的努力转向促进家庭市民化的努力。从短期来看,政策可以先促进必要的农民工普惠权的实现,诸如住房保障和子女教育权的实现,促进农民工家庭的团聚,作为推进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的渐进式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