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赤眼蜂实验室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及其多样性研究
【6h】

赤眼蜂实验室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及其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封面-1

原创性声明(装订版)

2018.06.13(终稿)赤眼蜂实验室种群的Wolbachia感染率及其多样性研究

展开▼

摘要

赤眼蜂 Trichogramma 是现代农林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昆虫。赤眼蜂的性别决定是根据其体内含有的染色体倍数决定的,通过孤雌产雄(单倍体,n=5)、两性生殖和孤雌产雌产雌(双倍体,2n=10)的方式繁育后代。α-变形菌纲中的胞内共生菌立克氏体细菌Wolbachia通过在节肢动物物种的种群中垂直传播,在不同的物种中水平传播调控宿主生殖方式,导致宿主的胞质不相容、诱导孤雌生殖、导致雄性基因的雌性化、雄性致死、增强繁殖力与生殖力。Wolbachia对赤眼蜂的感染通过对赤眼蜂的生殖调控影响着生物防治效果。  本论文基于形态特征、核糖体第二插入间隔区(InternallyTranscribedSpacer 2, ITS2)序列分析,对实验室保存的10种赤眼蜂共33个种群进行物种鉴定。检查了这些赤眼蜂种群的Wolbachia感染情况,并确定了感染 Wolbachia的赤眼蜂种群的后代性比。基于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Typing,MLST)对检测到的Wolbachia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获得如下结果:  1、除螟黄赤眼蜂(T. chilonis)的其中一个种群(T.ch_2)没感染Wolbachia外,其它种群都不同程度地感染了Wolbachia,感染率最低为4.29%,最高为100%;相对应的雌雄比率最低为 54%,最高为 100%。赤眼蜂种群中 Wolbachia 感染率与其雌雄比例的相关系数r = 0.4091,表明两者之间并不相关。  2、所观察的3种赤眼蜂:短管赤眼蜂(T.pretiosum,T.pr)、卷蛾赤眼蜂(T. cacoeciae, T.ca)、食胚赤眼蜂(T. embryophagum,T.em)的7个种群具有孤雌产雌的生殖方式。其中短管赤眼蜂具有100%的Wolbachia感染率外,且其Wolbachia与寄主米蛾卵上的不同;其他两个种的4个实验室种群T.ca_1、T.em_1、T.sp_1和T.sp_2的Wolbachia感染率低于50%,其带有的Wolbachia与寄主米蛾卵上的Wolbachia一致。表明卷蛾赤眼蜂和食胚赤眼蜂的孤雌产雌生殖方式与Wolbachia无关,这些孤雌产雌的赤眼蜂个体可能具有其它的生殖调控方式。  3、对赤眼蜂上的Wolbachia进行了编码16S rRNA的基因,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olbachiasurface protein gene,wsp)和MLST(五个基因gatB、coxA、hcpA、ftsZ和fbpA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的序列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赤眼蜂实验室种群所感染的Wolbachia均属于超群B,且大部分序列与用于养殖赤眼蜂的米蛾卵上的 Wolbachia 一致或高度相似,菌株之间的 DNA 序列差异非常小,暗示在赤眼蜂实验室种群保种养殖中,Wolbachia可能从寄主米蛾卵水平传递至赤眼蜂。  本论文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为赤眼蜂实验室种群的生殖方式及其与 Wolbachia 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所检测到的米蛾卵与赤眼蜂之间可能的Wolbachia水平传播为赤眼蜂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