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6h】

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研究方法与创新

2区域工业布局生态适宜性理论基础

2.1工业布局理论

2.2都市圈理论

2.3生态适宜性理论

2.4工业布局生态位适宜性的理论

3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现状分析

3.1自然生态系统

3.2经济与社会环境系统

3.3工业布局格局

3.4工业布局生态位状态

4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4.1工业布局的生态位适宜性分析

4.2工业布局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析

5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

5.1空间布局调整与优化

5.2工业布局发展策略

6结语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主要是指工业用地对特定的地质、地貌、水文、生物群落、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等条件所决定的地域综合体的适宜性程度。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研究是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要素,划分适宜性等级,评价适宜与不适宜程度,寻求某种最佳工业土地规划利用方案。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对于公共土地资源管理者依照土地生态位规律进行工业用地适宜性开发、有效利用以及保护局部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安徽省会经济圈正处于发展初期,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特别是巢湖的生态环境压力。因此,从生态学角度对省会经济圈的工业布局进行分析、区划和调整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工业布局和都市圈理论,对生态适宜性理论自提出以来的应用与扩展情况进行研究,论述了生态适宜性、工业布局生态位适宜性的内涵、评价方法、优化机制等问题。在综合分析众多生态适宜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对象特点,将生态适宜性研究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即生态位的适宜性和空间的适宜性。
  基于对安徽省会经济圈的自然生态、经济与社会环境、工业布局和工业布局生态位的现状分析,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建立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对安徽省省会经济圈所含三市的生态位值进行测算和分析。为了简化现实值标准化的复杂过程,避免数据转化的失真,本文以生态位的态势值来代替生态位的现状值,较好地反映了区域内不同单元工业布局生态位的比重,以及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累积作用的结果和发展的势头,大体上确定工业布局的方向以及各个地市的优势和潜力,为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调整提供大致方向。
  由于定量的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工业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也不能反映不同区位的因子对工业布局的限制性分布,所以本文利用地图叠加法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理论,运用Arcview GIS软件对省会经济圈工业布局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空间分析和定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加有机结合,对影响工业布局的生态因子按其生态适宜度进行空间布局等级的划分。
  最后,本文就生态位适宜性分析以及空间生态位分析结果,结合省会经济圈工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内外发展经验,对省会经济圈空间布局模式和工业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提出建议,将产业布局规划和生态规划融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均衡发展的思路,为省会经济圈工业用地布局的合理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