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我”探寻之旅——解读伦道夫·斯托的《归宿》
【6h】

“自我”探寻之旅——解读伦道夫·斯托的《归宿》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Heriot’s Alienation from His Real Self and Others

2.1 Jung’s Theory about Persona

2.2 Heriot’s Persona

2.3 His Shadow

2.4 Heriot’s Alienation from His Real Self

2.5 Heriot’s Alienation from Others

Chapter Three Heriot’s Identity Crisis

3.1 The Causes of His Identity Crisis

3.2 Symptoms of His Identity Crisis

Chapter Four A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4.1 Discarding Persona and Conducting Self Exile

4.2 His Experiences on the Journey

4.3 Reconciliation with the Aboriginal

4.4 Reconciliation with Himself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伦道夫·斯托(1935—)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和诗人之一。他在国内外都享有美誉,有评论称他的成就“堪比当代文学巨匠帕特里克·怀特”。他年仅22岁就完成了撰写《归宿》(又名《小岛之行》)。《归宿》是他所著七部小说中较显著的作品之一,一经出版就以其独特的创造力和深刻性赢得了评论界的关注。为了促进国内关于伦道夫·斯托的研究,笔者试从荣格心理分析学角度来介绍并分析这部作品。
  作为一名当代作家,斯托善于揭示其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归宿》这部作品也不例外,斯托试图通过其主人公赫里奥特自我放逐的艰辛历程来揭示他的心理本质。对赫里奥特来说,这是一次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的磨难历程,从而最后他和自已及他人达成了和解。就其探索过程而言,主人公赫里奥特从其自性的外壳—人格面具开始,逐步探索到其精神的内核,即他的真实自性。
  在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里,赫里奥特扮演着一名基督教传教士的角色,他甚至把自己当成一位慈善家。在这一面具下,他竭力展示自己人格中闪光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隐藏于内心深处的真实个性。根据荣格心理学理论,这些被展示和隐藏的个性特征分别被称作人格面具和阴影。借助于他的人格面具和阴影,赫里奥特躲在自己意识的黑暗角落里而忽视他的真实自我。摇曳于真实自我和假定自我之间,赫里奥特和他周围的一切越来越远。在他社会角色的掩饰下,赫里奥特被现实自我所迷惑并逐步和自已及他人疏远。
  由于他的心理处于混乱状态,赫里奥特注定要经历内心痛苦,同时他更害怕面对日益迫近的离职。然而,他一直所憎恨的雷克斯的归来更加剧了他的痛苦。由于精神受到双重压力,他几乎临近崩溃的边缘,从而陷入了严重的认同危机。最后,他别无选择踏上了自我放逐之路。
  一路上,赫里奥特不断地自我反省并遇到了一些对他有启发人,使他能够一层层地剖析自已的内心。摆脱了束缚他的人格面具之后,他慢慢地认识到自我阴影从而发现了自己真实的人格特征。就在他临近小岛—他心中的目的地时,赫里奥特终于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之旅并和他人及自我达成和解。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了结论该部小说史诗般地展现了其主人公自我探寻之旅,并最终成功到达到其人格的自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