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发展之路
【6h】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发展之路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媒介融合”的概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及其概念起源

二、“媒介融合”与“媒体融合”的概念厘清

三、媒介融合产生的必然性(动力因素)

第二章 “媒体融合”现象的描述

一、“媒介融合”内涵解读

二、媒介融合的分类

第三章 媒介融合下中国的电视产业

一、媒介融合对中国媒体的总体影响

二、媒介融合下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中国电视产业的新变化

第四章 媒介融合下的电视融合之弊病和解决方法

一、政策壁垒

二、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

三、媒介管理的不足

四、公民的媒体素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媒体融合形势的催逼下,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数字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网络媒体的兴起直接加快了国内多种媒体融合的步伐。在这种融合过程中,各大媒体首先注重的是对自身网络媒介的建设。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从中央电视台到全国省级电视台乃至市级电视台都陆续推出自己的网站或网络电子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营,作为媒介融合的一个阶段,网络电视操作模式已日渐成熟。早期,国内媒体就是在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中逐渐融合。到目前为止,国内大规模的媒体融合还在起步阶段,媒体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报纸与网络之间,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传统媒体大都只在内部妊娠并发育出电子版媒体模块。另外一方面,自跨入新世纪以后,媒体融合现象有增无减,如火如荼,这就增加了厘清概念和解读各“媒介融合”现象及其融合产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媒介融合导致媒介产品的变化。所以研究媒介产品的变化和生产流程中的更新迫在眉睫:对于媒体经营者,管理者和研究者都有十分普遍的现实意义,对于受众也是可以从中受益,他们可以在了解到一些新型媒介间融合产品的特征和传播特点后,有的放矢的选择性接受各媒体所呈现的各类信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信息量呈几何数的膨胀增长,受众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全盘接受信息量的倾盆洗礼。最快捷,最方便,最及时的媒介产品成了他们的首选,满足受众对媒介个性化的需求成为第一目标。所以探讨个中理论是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由于电视媒介是中国当下主流媒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集中代表了广大受众群接触最广泛的信息渠道。本文尝试运用具体的电视媒介的融合现象详细解说媒介融合这一现象,同时笔者希翼在对中国媒体如荼发展的理论研究上稍有绵薄帮助。
  “三网”(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融合,三电(电讯、电脑、电视)共生在争议中显露端倪,传统电视媒介作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介的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电视人称媒介融合将人们带入了“后电视时代”。要在中国整体的媒介大环境中研究中国电视的融合进程。受融合进程的影响,我们不能再谈论分离的、不同的产业和部门,因为这些部门已经被推向实际的融合之中,不同的技术、被提供的服务以及享受服务的用户类别都在相互交叉或者交融。
  而中国现状下主流媒介之一的电视媒体在接受数字化技术的镀金后,造就了多少特点各异的节目形态呢,在气势宏大的“媒介融合”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电视媒介在受到各种诸如自我内部改革、市场化和政府政策等各因素影响后,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对于电视的各方面影响又是如何。它们的节目生产和营销模式又是怎么样的。在中国新闻事业日益发达,受众胃口越来越“刁”媒体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如何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在我们拭目以待的同时,不免猜测未来的市场大蛋糕又会天下几分?它的路还可以走多远走多长?本文尝试从以上几个角度考察媒介融合下的电视发展问题。
  本文对于“融合媒介”的研究落脚点在媒介间的电视节目产品上,研究对象是电视,包括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节目制作管理,电视节目产业,把电视放在一个“全球一体化”的广阔市场的视角上研究。对于新闻现象的研究者来说:我们不仅要享受到电视的节目给我带来的新的讯息刺激以外,还要站在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审视电视媒介在数字化蜂拥袭来的今天如何组织新的节目形态,它的嬗变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重新包装,还是一次洗心革面的全新“蜕变”?它的变动对于其他的传统媒介的冲击有多大?未来的走势又当如何?我们正面临的“媒介融合”有哪些需要解决的弊病?这些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挖掘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首先从概念上到现实中实现对“媒介融合”的汇总解读,以期更加清晰的展现中国当下媒介融合的理论研究阶段和现状,其后从电视媒介这一特定媒介的产品特性出发,分析其节目形态的传播学特点,营销模式。最后总结当前我国电视媒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试图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前景建议,以应对“媒介融合”这个未来的大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