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改进的Ebrahimian损伤模型下残余位移对RC框架结构损伤积累的影响
【6h】

基于改进的Ebrahimian损伤模型下残余位移对RC框架结构损伤积累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主余震序列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结构残余位移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主要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Ebrahimian损伤指数模型

2.1 引言

2.3 Ebrahimian损伤指数模型的优缺点

2.4 其他损伤指数模型的简介

2.4.1 Park-Ang损伤指数模型

2.4.2 改进型Park-Ang损伤指数模型

2.4.3 王东升损伤指数模型

2.4.4 欧进萍损伤指数模型

2.4.5 牛荻涛损伤指数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残余层间位移对Ebrahimian损伤指数模型的改进

3.1 引言

3.2 两种损伤指数模型

3.2.1 改进型Park-Ang双参数损伤模型

3.2.2 Ebrahimian损伤指数模型

3.3 普通RC框架结构的建模与地震动的选取

3.3.1 普通RC框架结构的建模

3.3.2 地震动序列的选取与构造

3.4 不同需求参数的Ebrahimian损伤模型和改进型Park-Ang损伤模型的分析结果对比

3.4.1 结构在连续两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3.4.2 两种损伤指数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

3.5 结论

第四章 残余层间位移角对结构损伤积累的影响

4.1 引言

4.2 地震动的选取

4.2.1 使完好结构产生残余层间位移角地震动的选取与调幅

4.2.2 一次地震动的选取

4.2.3 连续两次地震动的选取

4.3 结构在一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4.3.1 完好结构在Loma Prieta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

4.3.2 一次地震动作用下已有残余位移结构的动力响应

4.4 结构在连续两次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4.4.1.完好结构在连续两次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

4.4.2 已有残余位移结构在连续两次地震动下的动力响应

4.5 总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魏世昱;

  • 作者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理工大学;
  • 学科 结构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韩建平;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O34U65;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