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塔寺的前世与今生——历史人类学的解读
【6h】

白塔寺的前世与今生——历史人类学的解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凉州会盟”的历史评判与争议

二、白塔寺:宗教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印证

第二节 研究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蓄力造势:蒙元时期以前的凉州

第一节 史话凉州:民族政权的交替更迭

第二节 多元格局: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

第二章 顺势而行:蒙藏战略互动及描痕画迹

第一节 战略互动的潜在性:基于蒙藏历史的背景分析

一、天家无情:为权利而战

二、破茧求生:吐蕃宗教势力的崛起

第二节 蒙、藏战略互动:凉州会盟始末

第三节 凉州会盟问题刍议

一、后族掌权,矛盾丛生

二、古籍中对于阔端的身份认定

第三章 痕迹阅读:白塔寺的修建及明清发展史

第一节 抽丝剥茧:再探建寺由来

第二节 星火燎原:寺院的传承延续

第三节 文化保存:明清时期的修葺

第四章 最后的坚挺:白塔寺的没落与淡忘

第一节 动荡社会下的白塔寺

第二节 人为破坏:白塔寺的末路之行

第五章 再现辉煌:白塔寺的重建与文化适应

第一节 白塔寺的当今化历程

一、发掘修护:最后的挽救

二、再现辉煌:白塔寺现状呈现

三、去旧换新:白塔寺功能转变

第二节 外沿收获:由寺而生的白塔村

第三节 全面革新:重建后的文化适应

第四节 最后的守望者:刘喇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校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是一篇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凉州白塔寺建寺前后以及重修进行历时性的探讨来解释凉州文化的发展结构及变迁过程的研究。凉州自古至今都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丝绸之路的延续更是为这个交通重镇的传承与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1247 年“凉州会盟”的举行,更是令这座古城肩负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感,凉州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本篇文章包括绪论、五章正文以及结语三部分。  绪论部分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对 “凉州会盟”和白塔寺做了相关的研究综述整理;其二则是通过凉州白塔寺的研究缺处以及文章的思路介绍等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简单的交代了本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及理论。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是梳理分析蒙元以前的凉州历史概况以及文化交往,指明这一时期的交融历史为“凉州会盟”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行性,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深度交往融合,形成了多元格局的凉州文化。  第二章则是对“凉州会盟”的一次再探讨,避开了以往学者对其背景和原因的分析,分别从蒙古皇室和吐蕃社会入手,探讨了此次蒙、藏战略互动的潜在性。也简单的叙述了“凉州会盟”的始末,然后重点从历史史料入手,对阔端的身份争议进行了论证。  第三章首先深度分析了凉州白塔寺的建寺由来,通过对各种著作资料中流传的建寺由来进行对比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以历史为轴,延续白塔寺在元明清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章的内容主要是以田野调查获得的访谈资料,结合相关的历史记录对白塔寺在上世纪的发展历程进行补充说明,给出白塔寺为何需要重修的答案,即连续的天灾人祸将白塔寺推上了末路之行。  第五章则是主要侧重于重修后的白塔寺。包括对白塔寺以及白塔村的现状调查,呈现了不同年龄段村民眼中的白塔寺;也讨论了白塔寺重建前后的差异表现,尤其是其社会功能的转变,也意味着过去的民族文化向今日的国家文化的升华;此外本章的最后一节涉及到了白塔寺的守护者——刘喇嘛,正是因为他们祖辈十八代人的默默付出,才令白塔寺的历史更加厚重。  本篇文章的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内容做了一个提炼和概括。历史事件只是构成历史的一个小单元,由众多历史事件串联而成的历史背后,是文化的整合和变迁。凉州社会从多民族征战走向统一,主流文化随历史的演变亦从最初的民族多元文化向后期的藏文化体系靠拢,最终从以藏文化为主的民族文化上升为根据时代背景做出相应调适的国家文化。

著录项

  • 作者

    李金芳;

  •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

  • 授予单位 兰州大学;
  • 学科 民族学·藏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切排;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白塔寺,历史人类学,文化传承;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1:55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