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某私办手机优惠套餐案”的案例分析
【6h】

“林某私办手机优惠套餐案”的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本案案情及相关问题的提出

1.1 案情介绍

1.2 争论焦点

第二章 主要观点综述及法理评析

2.1 关于“盗窃罪”的相关问题评析

2.1.1 犯罪数额的相关问题

2.1.2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电信服务的分析

2.1.3 笔者对本案的案例分析

2.2 关于“诈骗罪”的相关问题评析

2.2.1 诈骗罪中“自愿”交付行为的必要性

2.2.2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机器能否被骗的分析

2.2.3 笔者对本案的案例分析

2.3 关于“无权代理”的相关问题的评析

2.3.1 无权代理的认定

2.3.2 无权代理的追认

2.3.3 笔者对本案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 基于上述案例引发的法律思考

3.1 刑民交叉时的法律适用

3.1.1 从价值层面上分析

3.1.2 从规范层面上分析

3.2 刑民交叉案件处理的思考

3.2.1 对“先刑后民”处理模式的分析

3.2.2 对“先民后刑”处理模式的分析

3.2.3 对“刑民并行’’处理模式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型犯罪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严重影响国家、公民和社会的利益。由于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多种关联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案件异常复杂,如何及时有效处理此类犯罪,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案件的复杂性和法律的滞后性等各种原因,在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的定罪量刑和法律适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与冲突,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笔者以“林某私办手机优惠套餐案”为切入点,重点对本案牵涉的盗窃罪、诈骗罪、无权代理等进行详细阐述,并基于上述案例引发的法律思考,笔者进一步对刑民交叉时的法律适用和处理模式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法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笔者力求通过本篇论文,为司法机关解决此类经济问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以期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又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林某私办手机优惠套餐案的基本案情及争论焦点进行介绍。  第二章重点对本案牵涉的盗窃罪、诈骗罪和民法上的无权代理等各种法律关系进行分析。  第三章基于上述案例引发的法律思考,进一步对刑民交叉的法律适用和处理模式进行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