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真实的虚拟和虚拟的真实——论鲍德里亚的拟像社会
【6h】

真实的虚拟和虚拟的真实——论鲍德里亚的拟像社会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鲍德里亚的危机——我们存在吗?

第一章、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鲍德里亚

第二章、双螺旋的上升运动

第三章、拟像:拟作真时真亦拟

第四章、超真实:无头鸭子的惯性奔跑

第五章、于无深处——批判和超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是探讨鲍德里亚哲学中的拟像社会这一主题。“真实”和“虚拟”虽然是古老的哲学问题,但在鲍德里亚这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性的进场,这对范畴获得了新的理论内涵。本文通过对鲍德里亚及其研究者的作品的阅读,重点去剖析鲍德里亚“物”的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并且追问这种演变的社会内在动因,以及描述由于“物”的演变而造成的“超真实”的社会图景,从而揭示鲍德里亚思想的社会批判价值和现实意义。
   鲍德里亚的整个思想不论就其研究的切入点还是其思考的维度,都是从符号入手,从日常生活领域批判和反思“物”的现代性神话出发的。鲍德里亚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物”的嬗变历程,其哲学思想发展有一个“实——虚——实”的演进图示。在早期,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品和消费社会,从而来寻求其中的符号学意义。在《生产之镜》之后,鲍德里亚明确的拒斥了马克思的思想,并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一书中全面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象征交换原则是其学说发展的一条主线,贯穿于他的思想始终。在这一原则下,鲍德里亚提出了“拟真”、“内爆”和 “超真实”等核心范畴,试图冲破符号对人的控制。他认为,当我们周围的东西都被内爆为超真实的时候,所有的界限都消失了,真实和虚拟的界限也被打破了,真实被消解了,我们进入了一个拟像社会。本文探讨了鲍德里亚“拟像说”形成的社会条件、技术基础和运作机制,指出拟真的生产是无限制的,也是无法控制的,并最终形成超真实的社会图景。晚期的鲍德里亚重新转向了对“命定之物”的分析,提出了物的命定理论,并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物”是如何一步步消解主体,如何用“致命的策略”来“水晶复仇”,如何让“真实”和“虚拟”内爆为“超真实”。鲍德里亚晚期的思想是向形而上学的回归,由于其思想表达的晦涩难懂,对于其晚期思想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着重从现代社会符号不断增殖、从主客体关系的变化以及对人的命运的关注的角度对其晚期思想进行评析,既肯定了鲍德里亚的批判精神,同时也指出了其哲学思想中的弊病。
   在论述中,本文站在哲学史,尤其是后现代哲学史发展的高度,对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评述。本文结合当前社会的科技迅速发展的现状,考察了鲍德里亚思想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所具有的重要的社会批判价值,深刻阐述了其思想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还抓住了鲍德里亚思想发展的“双螺旋结构”这一核心概念,阐述了“象征”和“符号”在其思想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的发展是一个DNA双螺旋不断上升发展的过程:而这两个螺旋一个体现在“物”的思想的嬗变历程,这个历程表现出鲍德里亚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轨迹;另一个螺旋主要是通过象征性的礼物交换,从而折射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两个螺旋之间的相互斗争、不断发展的历程,大致就形成了一个“象征”和“符号”的“双螺旋的上升运动”。
   最后,本文还指出了鲍德里亚思想存在的缺陷。尽管鲍德里亚的理论精辟地反映了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入地刻画了符号统治世界带来的结果,描述了当代人被异化的生活状态,也敏锐地指出了在这个超真实的世界中人处于的一种被奴役的地位,但是,他从一个虚拟的符号出发,最后又陷入到符号的增殖中无法自拔,找不到出路。同时,本文还批判对鲍德里亚的技术悲观决定论进行了批判,客观地分析了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人的主体本身对于建构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回到人本身的观点。

著录项

  • 作者

    李鑫;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能为;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其他;
  • 关键词

    鲍德里亚; 超真实; 拟真; 真实; 符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