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探析
【6h】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关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问题的认识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科学论述

第三章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从人有意识开始,人类就开始了对人自身和客观世界之间关系的关注,只是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哲学问题进行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在近代哲学史上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旧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派别。旧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对这一问题有许多合理的认识,但是它们都因为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并没有科学的全面的解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问题做出科学解释的是马克思主义。首先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述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为正确地解释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规律及其客观性、主观能动性的科学含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对客观规律性的运用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制约和影响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必然和自由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说明,为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掌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就是我们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新认识,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科学地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切条件,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