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
【6h】

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测度与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第2章开放型经济及其测度方法

第3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现状的实证研究

第4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与其他区域的比较分析

第5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

第6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网站

附件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对外开放政策,90年代后,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强度不断加强,对外交流越发频繁。安徽省地处内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承东启西,是长三角伸向内陆的前沿地带,也是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阶梯。只有提高安徽省的经济开放度,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加快发展,迅速崛起。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的,应该以先发展带动后发展。皖江城市带不但涵盖了安徽省内较发达城市,而且沿长江分布,紧邻武汉城市圈,是安徽快速崛起的着力点,2010年政府又以文件的形式确立皖江城市带为承接产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对安徽、中部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从整体出发,很少从某省内一个重要经济区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皖江城市带来研究开放型经济,不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随后对开放型经济的概念加以界定,并从现实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皖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遵循科学、一致、可行性等原则,设定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开放型经济衡量指标体系。在第三章,笔者分别从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旅游开放度、综合开放度及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11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作为一个整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高于安徽省的平均水平。但内部九市的开放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合肥、马鞍山、芜湖和铜陵四市均高于安徽省平均水平,其他五市发展非常缓慢。为了更详尽地反映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作者在第四部分将其与中部地区的其他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长三角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就外贸开放度、外资开放度、以及综合开放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的综合开放水平高于中部其他城市圈,但远低于长三角和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其增长势头较强。在综合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的贡献度高于武汉城市圈、长三角、全国平均水平,略低于中原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其滞后三年的经济影响度也同样如此。此外,作者借助于S 型增长模型对各主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开放度仍处于第一阶段,滞后于其他地区。然后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指出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内部差距大、整体开放水平不高、出口商品档次低等,并对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最后结合皖江城市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应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引资用资力度、加强改善旅游环境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并就发展观念、科学规划、交通设施、科研实力等方面给出了综合对策。在本文的最后,作者进行了相应的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