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蜀汉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
【6h】

蜀汉荆州集团与益州集团

代理获取

摘要

蜀汉政权的主要成员的构成,与曹魏、孙吴有很大不同。以曹操、曹丕为首的曹魏政权,是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彰、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家族子弟为核心的,其他非曹姓成员则来之于五湖四海,不可能形成地域性的帮派势力。孙吴政权的主要成员,大多来之于东南一隅,经历孙坚、孙策、孙权三世而逐渐凝聚,也不可能形成地域性帮派势力。由于刘备经历坎坷,起先辗转各方诸侯,三顾茅庐之后,以荆州为家,再取西川为基业,这一政权的主要成员除去身边的起家功臣以外,大体来自于荆州与益州集团。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由于荆州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聚集了中原地区避难的名士,思想较开放,他们建功立业的态度很积极。荆州集团的成员大部分是失去故地且不甘心埋没的士人,刘备的到来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他们在入蜀前就已经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刘备以荆州为家,入蜀之前,荆州集团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使得集团政治发展到最高峰。刘备入蜀之后,荆襄地区变成了四面楚歌的战场,刘备的政治中心转为了益州,荆州集团因此而失去了经营已久的基础。但是荆州集团人才济济,诸葛亮、庞统等人皆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
   而益州地区受盆地影响,相对闭塞,益州人士心态保守。益州集团成员大多为本地区的豪强地主,也有部分人士从北方或者荆楚而来,但基本利益与巴蜀土著一致。益州集团具有很强的排外性。在失去以宽治蜀的刘璋政权、迎来刑法峻急的刘备政权后,他们极力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
   刘备在世时,对于荆州与益州集团驾驭得当,两大集团各尽其才,各司其职,蜀汉政权非常稳固。荆州丢失以及夷陵战败,荆州集团的基地丧失殆尽。刘备托孤之后,蜀汉政权内部矛盾开始激化。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与李严为首的益州集团明显对立,但诸葛亮的治蜀策略,以及对益州集团人士的笼络和擢用,使得二者矛盾得以缓解。此时蜀汉政权下的政治地位仍然是荆州集团高于益州集团。益州集团日益强大和荆州集团的衰落趋势不可避免。
   蜀汉后期,益州集团的政治地位全面超越荆州集团,蒋琬、费祎两位荆、益集团的领袖不具备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与魄力,集团间争斗不休使得蜀汉政权内耗加剧,国力不断地衰弱。到蜀汉末期,益州集团的灭国主张已经成为国家对外的政策,蜀汉灭亡已是大势所趋。最终,益州集团“蜀人治蜀”的政治目的达成,荆州集团彻底瓦解。
   益州集团与荆州集团的矛盾冲突显而易见,但由于国家利益至上,当面对外敌时,两大集团尚能携手共同对敌,这体现在几次大的战争以及政权危机事件中。当主要矛盾不是抵御外敌之时,两大集团间矛盾又逐渐激化,甚至是不可调和。蜀汉政权的数代领导核心刘备、诸葛亮、蒋琬、费祎一直都为平衡两大集团而煞费苦心。荆州集团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呈抛物线趋势,以丢失荆州为临界点而转为衰落;益州集团却相反,先抑后扬,最终全面压倒荆州集团,出卖蜀国政权,实现自治。
   综上所述,蜀汉荆州与益州集团势力的消长揭示了君权与地方大族或地域性势力间始终相互制约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