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务犯罪潜伏期调查研究
【6h】

职务犯罪潜伏期调查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职务犯罪是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亵渎职务的一类犯罪。由于职务犯罪主体和客体的特殊性,其实施到案发一般都有一定时间跨度,即潜伏期,致使职务犯罪较之其它普通犯罪有着较明显的处罚滞后性和社会危害性,导致人们对公权力信仰和信赖降低,进而危害国家管理秩序,影响国家政权稳定,威胁国家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颗毒瘤。本文通过对某省辖市检察机关2003年以来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案发前潜伏情况的统计、计算,佐以真实案例分析,发现职务犯罪潜伏现象比较普遍,平均潜伏期都在4年左右,超过4年的除持续作案的以外其余大部分案件都成了犯罪黑数;贿赂犯罪的平均潜伏期明显长于贪污、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不同职务对潜伏期长短的影响也不同。另外,职务犯罪潜伏期还呈现出明显的三个类型:一种是潜伏期频繁、密集作案的持续型,一种是多次、间断作案的间续型,还有就是作案后即收手或间隔很久才再次作案的休眠型。无论哪种类型,其产生的社会危害都不容忽视。文章还通过对潜伏原因的分析,找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反思,以期探寻更为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途径。
   论文以某省辖市检察机关统计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以真实案例为论据,对当前职务犯罪潜伏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做到“以数据说话,用事实证明”。全文以职务犯罪潜伏形势开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该市检察机关2003年以来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案发前潜伏情况的计算与分析,探寻职务犯罪潜伏特点、规律,并对案件潜伏时期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进行调查,旨在引起对职务犯罪潜伏现象的警惕与重视;第二部分是对案件潜伏原因的调查与分析,通过典型案例予以论证;第三部分是就潜伏情况引发的思考,探寻更为有效的减少潜伏犯罪的措施。在研究方法上,注意将统计学与法学研究相结合,重视对不同年份职务犯罪潜伏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注重对反映职务犯罪潜伏情况的原始资料,如真实案例、信访材料、办案手记等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力求真实展示职务犯罪潜伏的实际状况,是较为真实、系统地反映现阶段职务犯罪查办与预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开拓性成果,对于提高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成效、促进反腐倡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孙青云;

  •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

  •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 学科 法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晓林;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分则;
  • 关键词

    职务犯罪; 潜伏期; 危害治理;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