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
【6h】

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疗效及矢状位参数

1.3 手术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1 术前术后JOA评分的变化

2.2 2.2 术前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3 讨论

3.1 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3.2 T1-Slope对颈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4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颈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的变化,分析各矢状位平衡参数与JOA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为预测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并被诊断为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共46例患者,包括28名男性和18名女性,计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同时收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常规侧位X片上的C0-C2 Cobb角(颅底与C2下终板连线的夹角)、C2-C7 Cobb角(C2上终板与C7下终板连线的夹角)、C2-C7 SVA (C2矢状面的垂直轴线与C7后上缘的距离)、T1-Slope (T1上终板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分析各矢状位平衡参数与JOA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术前侧位X片测得的T1-Slope值,计算其中位数,依据中位数的值将其分为高T1-Slope组及低T1-Slope组,计算两组术后JOA改善率,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C2-C7 Cobb角的变化。  结果:随访时间为2-18个月,平均随访11.1个月。术后JOA评分平均14.22分,术前平均11.98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改善率为44.6%。末次随访时C0-C2 Cobb角、C2-C7 SVA以及T1-Slope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C2-C7 Cobb角的平均值是14.97°,比术前的平均值减少16.86°,无统计学意义(P=0.175)。术后 C2-C7 SVA 增加值不但与 C0-C2 Cobb 角的增加值成正相关( r=0.309 , P=0.036 ),也和T1-Slope的增加值成正相关( r=0.402 , P=0.006)。术前的JOA评分与C2-C7 SVA呈负相关(r=-0.397,P=0.006),术后JOA评分与C2-C7 SVA无明显相关性(P=0.071)。术前C2-C7 Cobb角与T1-Slope为正相关(r=0.433,P=0.003),但与C2-C7 SVA无相关性( P=0.995 )。高T1-Slope组的术后JOA改善率为37.69%,而低T1-Slope组为55.50%,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T1-Slope组及低T1-Slope组的C2-C7 Cobb角均值皆较术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对颈椎术后矢状位平衡产生明显影响,大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颈椎前倾及上颈椎代偿性后伸。术前T1S值大小对术后疗效提供了一个参考,当术前T1-Slope较高时,术后出现颈椎曲度丢失的趋势也就越大,容易引起颈椎矢状位失衡,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因此术前颈椎矢状位失衡患者不适合选择椎板成形术,此时可尽量选择前路手术。C2-C7 SVA可用于术前患者症状的评估, 而不能用于评价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术中应注意保护颈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尽量减少其损伤,有利于维持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