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渝东南传统村落分类与规划策略研究
【6h】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渝东南传统村落分类与规划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1.1 传统村落发展要素短缺问题所迫

1.1.2 落实乡村振兴分类指引责任所系

1.1.3 保护传统村落历史价值民心所向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区域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

① 文献研究法

② 实地调研法

③ 数理分析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概念界定

2.1.1 乡村、村落(村庄)

2.1.2 传统村落

2.1.3 乡村振兴战略

2.2.1 国内外相关理论

2.2.2 国内外相关实践

2.3传统村落分类方法与工具

2.3.1 基于综合特色的传统村落分类

2.3.2 基于地理区位的传统村落分类

2.3.3 基于景观差异的传统村落分类

2.3.4 基于保护状况的传统村落分类

2.3.5 传统村落分类工具与研究工具

2.4研究述评

3 渝东南传统村落现状调研

3.1.1 调研名单

3.1.2 调研内容

3.2.1 调研方法

3.2.2 调研过程

3.3.1 数量多,分布广

3.3.2 历史职能多元

3.3.3 山地特征明显

3.3.4 土家族、苗族文化内涵丰富

3.4.1 生态敏感性高

3.4.2 传统村落存续情况分化

3.4.3 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

3.4.4 村民受教育程度低

3.4.5 产业融合度深度低,效益差

3.4.6 配套设施不完善

3.4.7 保护规划实施程度不一

3.5问题剖析

②通则式的规划不能解决差异化传统村落问题

3.6本章小结

4 渝东南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与分类

4.1.1 分类步骤

4.1.2 分类方法选择

4.1.3 分类样本选取

4.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模型

4.2.3 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因子选取

4.2.4 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5 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4.2.6 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评分标准

4.3.1 传统村落评价结果

4.3.2 传统村落分类特征总结

4.3.3 渝东南传统村落的类型

4.4本章小结

5 基于不同类型的渝东南传统村落规划策略

5.1综合引力型

5.1.1 强化区域龙头作用

5.1.2 “景城乡”融合发展

5.1.3 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5.2生态保障型

5.2.1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5.2.2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5.2.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5.3特色引领型

5.3.1 立足本底,挖掘特色

5.3.2 错位发展,突显特色

5.3.3 顺应趋势,精构特色

5.4产业带动型

5.4.1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4.2 增强村民参与度,创新收益分享模式

5.5治理提升型

5.5.1 完善制度法规构建

5.5.2 提升村民参与能力

5.5.3 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5.6文化重塑型

5.6.1 风貌整治

5.6.2 文化重塑

5.6.3 警示退出

5.7本章小结

6 规划实施保障

6.1强化规划引领

6.2健全政策支撑

6.3加大投入力度

6.4纳入责任追究

6.5营造良好氛围

7 结 语

7.1研究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7.2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传统村落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B.传统村落调查登记表

C.渝东南传统村落调研问卷

D.传统村落警示退出条件

E.权重咨询表示例

F. 评价指标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计算

G.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H.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I.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展开▼

摘要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家园,是广大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精粹与根基。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社会经济因素孕育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传统村落。近年来,在“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的多重挑战和冲击下,统村落不断遭到“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破坏。这样的现状不仅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也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道出了无数中国人对传统村落呈现的田园生活的眷恋。然而,特色与问题各不相同的传统村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在传统村落价值与村落日趋衰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之际,“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科学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本文以渝东南37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解决渝东南传统村保护与利用之间的问题,以实现渝东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为目标。总结了国内外传统村落实施乡村振兴相关理论,以历史遗产保护理论、有机更新理论、评价学理论等为指导,归纳总结了国内外传统村落和非传统村落实施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渝东南传统村落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并通过对传统村落分类工具与研究工具的比较,确定了以层次分析法(AHP)为主,德尔菲法和均值比较法为辅的渝东南传统村落分类方法体系;通过对渝东南37个传统村落调研,找出其优势与问题;分析比较国家现行指标体系《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标体系,结合渝东南传统村落优势与问题,从体系构建、指标选取、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地域化的调整和补充,构建了以“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渝东南传统村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表;对渝东南37个样本村落进行评分,运用均值比较法将37个传统村落按照“典型优势、参考优势、典型劣势、参考劣势”进行类型特征说明;最后,将渝东南传统村落类型划分为:综合引力型、生态保障型、特色引领型、产业带动型、治理提升型及文化重塑型六类;以此为基础每个类型以该类型的一个传统村落为例,分析其现存的优势与问题,有针对性的探讨适用于该类型的规划策略。最后,为了保障规划实施落地,提出了渝东南传统村落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著录项

  • 作者

    付玉洁;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

  • 授予单位 重庆大学;
  • 学科 城乡规划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颜文涛,叶林;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渝东南传统村落,评价因子,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