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6h】

儿童肝移植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2患儿临床资料采集

1.3标本釆集

1.4供肝的肝素处理方法以及术后肝移植受体的抗凝方案

1.5 HIT诊断标准

1.6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一般数据

2.2儿童肝移植术后HIT详细情况

2.3 HIT发生率

2.4 HIT病人血小板变化特点

2.5 HIT病人血栓的发生情况

2.6 HIT病人的转归

3.讨论

3.1 HIT临床特点与分型

3.2 HIT发生机制

3.3 HIT的临床诊断

3.4 HIT的发生率

3.5 儿童肝移植术后不同肝素类型的HIT特点

3.6 不同年龄分组的HIT特点

3.7 儿童肝移植术后HITTS发病特点

3.8儿童肝移植术后HIT的转归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肝素是肝移植术后最常使用的抗凝剂之一,主要用于动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肝素的应用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即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临床危害大。目前对肝移植后的HIT报道较少,尤其对儿童肝移植后HIT的研究更未见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对HIT重视不够,并对其可能造成血栓形成的严重的后果认识不足。本研究对儿童肝植术后HIT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发生HIT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安全使用肝素的临床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4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0例,女34例,年龄2个月<15岁,中位年龄8个月;根据年龄分组,分为婴幼儿组(年龄<3岁)47例,大龄组(年龄>3岁)17例。根据使用肝素不同,分为普通肝素(UFH)组41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23例。UFH组中,年龄>3岁8例,<3岁33例。原发病中,胆道闭锁42例,肝豆状核变性6例,肝糖原累积症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原发性肝硬化及胆汁性肝硬化各3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检测所有患儿住院期间的血小板计数,收集患儿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患儿年龄、性别、原发病、肝移植方式、既往肝素接触史,肝素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血管栓塞、皮肤病损发生情况以等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析HIT发病率,分析患儿年龄、肝素类型与HIT的关系,以及HIT与患儿预后的关系。  结果:64例肝移植患儿,UFH组41例,其中5例(5/41,12.2%)发生HIT,HIT病人中3例女性,2例男性;UFH组中,<3岁的婴幼儿2例(2/33,6.1%),>3岁的患儿3例(3/8,3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23例中无HIT病例。5例HIT病人中,3例(3/5,60%)于术后30天内死亡,其中2例发生术后肝动脉血栓。未发生HIT的59例病人术后30天内死亡9例(9/59,15.3%),与HIT病人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HIT可能是导致患儿围手术期死亡率升高的原因之一。UFH较LMWH的发生率高,年龄>3岁的患儿在使用肝素过程中更容易发生HIT,因此在>3岁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UFH。儿童肝移植术用肝素治疗时,应重视对病情的观察,尽早发现并明确 HIT的诊断,减少HIT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