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突触重塑的影响
【6h】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突触重塑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主要实验试剂及来源

3 主要实验仪器及来源

4 实验方法

结果

1、造模成功评价

2、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变化

3、HE 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4、神经功能评分

5、水迷宫测试结果

6、SYP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

7.SPD-95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

8.神经功能评分与SYP表达相关性分析

9.神经功能评分与PSD-95表达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 ICH模型建立与评价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突触重塑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脑出血大鼠突触重塑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四、本实验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影响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为神经内科多发疾病,因其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脑出血后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刺激周围组织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和血肿的分解产物、凝血酶级联放大反应及补体系统的激活,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引起脑组织损害,诱发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功能缺损;针对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的现状,我国目前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尚无突破性进展,目前的治疗主要集中于降颅压、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调控血压、血糖、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就后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的治疗更是缺乏。神经突触重塑与ICH后神经功能恢复密切相关,较长时间内都可受到调节,有利于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相对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以往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与红系祖细胞表面的特异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从而刺激其增值分化,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局限于纠正慢性贫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脑组织中有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的表达;同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量与脑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密切相关,当脑组织缺血缺氧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生成量成倍增加,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并且通过降低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增强神经元的存活能力,促进神经祖细胞的增值和抑制凋亡。但就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否能够有助于神经突触重塑方面的研究尚不多,因此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出血后神经突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本实验通过予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干预后观察ICH后血肿周围突触素(Synaptophysin, SYP)和突触后致密物-95(Post synaptic density, PSD-95)蛋白的变化情况,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突触重塑的影响。  方法:1.在造模前根据Morris水迷宫视频跟踪分析系统训练预备大鼠,连续训练4天后测试,选取逃避潜伏期在10-40秒之间的大鼠进入造模;2.根据《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图谱》以右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前囟前0.2mm,中线右侧3.0mm)为造模注射点,采用断尾取自体血法制作ICH模型。按照Zea-longa评分标准,将评分在1-3分之间的SD大鼠入选为实验大鼠;3.动物的分组及处理:将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出的10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35只,脑出血组(ICH组)35只,脑出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EPO组)35只;将Sham组、ICH组、EPO组按时间点分为术后6h、24h、48h、72h、7d、14d、21d共七组,每组5只大鼠。实验大鼠的具体处理如下:①Sham组用微量注射器在右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处定位并缓慢刺入,不注入自体血,其余步骤与ICH组一致;②ICH组用微量注射器在右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处注入不抗凝自体血50μl,同时腹腔注射与EPO组所用EPO剂量相等的生理盐水;③EPO组用微量注射器在右侧基底节区尾状核处注入不抗凝自体血50μl,同时按3000U/kg的剂量向腹腔注射EPO。4.标本制备及检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于术后6h、24h、48h、72h、7d、14d、21d各对应时间点先用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之后予以水合氯醛麻醉,麻醉后立即断头取脑,制作脑组织标本,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变化,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基本形态和结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时间点血肿周围SYP、PSD-95蛋白表达。  结果:1.脑组织含水量:6h、24h、48h、72h、7d各时间点ICH组和EPO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5);6h时间点EPO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与ICH组无差异(P>0.05),但24h、48h、72h、7d各时间点EPO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含水量较ICH组明显减少(P<0.05)。2. 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改变:①Sham组无血肿形成,各时间点脑组织结构完整;②ICH组72h时间点血肿周围可见大量红细胞,脑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神经细胞水肿严重甚至变性坏死,7d、14d时病灶周围的血细胞逐渐减少,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神经细胞水肿程度减轻,到21d时病灶周围血细胞更少甚至消失、炎症细胞几乎消失,纤维组织、胶质细胞增生,受损的组织结构较前有所恢复。③与ICH相比,EPO组各时间点的水肿程度和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都有所减轻,受损组织的修复都较ICH组好。3.神经功能评分:各实验组大鼠于术后6h、24h、48h、72h、7d、14d、21d各时间点予以神经功能评分,其中①Sham组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损情况;ICH组、EPO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Sham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各时间点EPO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IC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水迷宫测试结果:大鼠造模前进行Morris水迷宫连续训练4天,每天4次,第5天测试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和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造模后再次行水迷宫测试上述指标,Sham组各指标较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ICH组、EPO组的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平台象限时间百分比和平台象限路程百分比等多种反应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较前均有所下降,并随着ICH后时间的延长各指标逐渐上升,且EPO组的上升程度及速度要优于ICH组(P<0.05)。5.血肿周围脑组织SYP蛋白含量测定:①Sham组仅有少量SYP蛋白表达,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6h、24h、48h、72h时间点ICH组、EPO组仅有少量SYP蛋白表达,与Sha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d、14d、21d时间点,ICH组、EPO组SYP蛋白表达明显多于Sham组(P<0.05);③7d、14d、21d时间点,EPO组SYP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C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ICH组、EPO组从72h后SYP蛋白开始增多,14d达峰值(P<0.05),之后表达下降,但21d时血肿周围仍有较多表达。6.血肿周围脑组织PSD-95蛋白含量测定:①Sham组仅有少量PSD-95蛋白表达,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6h、24h、48h、72h时ICH组、EPO组仅有少量PSD-95蛋白表达,与Sha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7d、14d、21d时ICH组、EPO组PSD-95蛋白表达明显多于Sham组(P<0.05);③在7d、14d、21d时间点,EPO组PSD-9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C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ICH组、EPO组从72h后PSD-95蛋白开始增多,14d达峰值(P<0.05),之后表达下降,但21d时血肿周围仍有较多表达。7.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与SYP、PSD-95蛋白含量行相关性分析:①在14d时间点,ICH组、EPO组的SYP蛋白含量与相应实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940, P<0.001);②在14d时间点,ICH组、EPO组的PSD-95蛋白含量与相应实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848, P<0.001)。  结论:1、采取不抗凝自体血注入法制作大鼠ICH模型方法较简单,易于操作,且与临床上人体自发性ICH的病理变化过程相似,是比较理想的研究ICH的动物模型;2、ICH后血肿周围SYP、PSD-95蛋白表达增多,利于神经功能恢复;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上调血肿周围SYP、PSD-95蛋白表达,促进ICH后神经突触重塑;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促进ICH大鼠肢体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著录项

  • 作者

    张颖;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
  • 学科 神经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何晓英;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脑出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