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排斥水平的测度研究
【6h】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排斥水平的测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1.3研究方法和手段

1.4创新点和不足

2.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金融排斥的研究综述

2.1.1国外研究综述

2.1.2国内研究综述

2.2互联网金融的文献综述

2.2.1国外研究综述

2.2.2国内研究综述

2.3研究述评与启示

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3.1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3.1.1金融的互联网化

3.1.2互联网金融的萌芽

3.1.3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3.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3.2.1第三方支付

3.2.2 P2P网络借贷

3.2.3众筹融资

3.3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

4.我国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4.1我国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依据

4.2我国金融排斥维度的确定

4.2.1划分衡量金融排斥的维度

4.2.2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4.2.3构建金融排斥指数

4.3基于省际数据的金融排斥维度的分析

4.4基于省际数据的金融排斥水平的测度

5.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5.2政策建议

5.2.1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融排斥监测机制

5.2.2健全机构间的协作机制,适度加快金融开放

5.2.3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化互联网金融的普惠功能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金融市场正从效率低下的初级阶段过渡到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阶段。近年来,我国传统金融行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但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了金融资源的相对过剩和相对缺失并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一方面是金融资源在发达城市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金融缺失和金融歧视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居民和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甚至无法获取基本的金融服务,被金融体系排斥在外。  由此可见,我国的金融权利和金融资源配置是不平等的。受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某些群体由于缺乏有效的途径或方式获取金融服务,被金融服务体系排斥在外。  自2012年以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热潮,出现了一系列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金融模式创新,它们通过技术优势强化了金融信息的产生和传播、资源配置,以及风险管理。更为重要的是,互网金融以其便捷和易于获得的天然属性拓展了传统金融体系所忽视的业务领域,将低收入者、偏远地区客户纳入到服务体系当中,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条件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水平,对金融排斥水平的缓解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于我国的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政府的政治导向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瞩目发展,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排斥的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要解决我国金融排斥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对我国金融排斥程度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度量。  本论文建立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证分析的逻辑结构。首先,梳理整理了国内外金融排斥和互联网金融这两个理论的相关文献,并对互联网金融与金融排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在主体部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第一部分整理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并将互联网金融划分为五个模式,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信息传导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发掘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第二部分则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确定我国金融排斥的衡量维度,基于指标数据的统计结果对我国各省市的金融排斥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我国31省市的相关数据对地区金融排斥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建议。  通过本论文的理论研究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我国的金融排斥问题存在二元金融结构的背景,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却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普惠特征,对于使弱势群体拥有平等获取金融服务的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2、互联网金融并不等同于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对构成金融五大要素(对象、方式、机构、市场和调控机制)的重新定义,最大程度地扩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3、可以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划分为支付结算模式、网络融资模式、渠道业务模式、虚拟货币模式,和其他类别的模式。  4、我国极少数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较轻,绝大多数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较为严重。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最轻;江苏、浙江、山东、天津四省市的金融排斥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福建省、重庆市、安徽省等其余20省市和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较严重。  5、我国各省市及地区之间的金融排斥差距较为明显,从地区角度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较轻,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较为严重。  基于以上结论,并结合我国金融排斥的现状和金融市场的背景,本论文建议通过三个手段来缓解我国的金融排斥问题: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金融排斥数据库;二是健全机构间的协作机制,适度加快金融开放的进程;三是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强化互联网金融的普惠功能。值得说明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为我国金融排斥问题带来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我国应以缓解金融排斥为出发点,为互联网金融营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健全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定,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特别地,我国中、西部省市的政府应借鉴东部各省市关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并结合中、西部经济发展背景和金融市场需要,加快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为互联网金融营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以降低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排斥水平,缩小我国地区及省市之间的金融排斥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匡远竞;

  •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
  • 学科 金融贸易电子商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帅青红;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金融排斥水平,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