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生命周期、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
【6h】

企业生命周期、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文章贡献

2.1基本概念

2.1.1企业生命周期

2.1.2代理问题

2.1.3费用粘性

2.2文献综述

2.2.1生命周期计量方法研究综述

2.2.2生命周期与财务行为研究综述

2.2.3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研究综述

2.2.4费用粘性其他成因研究综述

2.2.5文献述评

3.1理论基础

3.1.1企业成长理论

3.1.2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委托代理理论

3.2研究假设

3.2.1企业生命周期与费用粘性

3.2.2第一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

3.2.3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

4.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4.1样本与数据来源

4.2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4.2.1模型设计

4.2.2变量定义

5.实证结果及分析

5.1描述性统计

5.2相关性分析

5.3回归结果及分析

5.3.1费用粘性存在性回归结果分析

5.3.2第一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回归结果分析

5.3.3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回归结果分析

5.4稳健性检验

6.1研究结论

6.2建议

6.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财政部2014年10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加大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管理会计属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内部管理者提供有用的经营决策信息。成本费用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成本费用结构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内容,它能够为企业内部进行生产计划、生产决策、执行和控制提供相关信息。因此,对企业成本费用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企业费用管理的实质,揭开企业费用管理行为的“黑箱”。  传统的成本费用观认为成本费用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之间是线性关系,它假设公司业务量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成本费用变化率与公司业务量等额下降时成本费用变化率是相同的。这显然与现实观察不符合,传统成本习性只是对生产的理想化描述,没有考虑到目标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内部管理者行为等因素对成本费用变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会计研究的深化和实务数据的充实与完善,学者们对传统成本费用习性观念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出质疑,他们研究发现成本费用具有粘性特征(stickiness),即:成本费用的边际变动率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相关,在收入增加时费用上升的幅度大于收入等额减少时费用下降的幅度。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费用存在粘性现象(Banker和Johnston,1993;Noreen和Soderstrom,1997;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2003;孙铮和刘浩,2004;孔玉生、朱乃平和孔庆根,2007)。但是Balakrishnan(2004)和Weiss(2010)质疑了费用粘性特征的存在性,他们认为由于样本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背景存在差异、经济数据自身也有差异,这些选样差异都可能造成费用不是具有粘性特征,而是具有反粘性特征。由此可见,影响费用的因素是多维且复杂的。  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结合企业生命周期、代理问题和费用粘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研究双重委托代理问题对费用粘性现象的影响将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研究尝试,他可以帮助认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下的费用粘性状况。对费用粘性的动态研究领域是一个补充。充分地考虑两类代理问题的影响,将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生命过程中进行管理决策和内部控制安排,提升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水平,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生产经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文章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首先,对企业生命周期、代理问题和费用粘性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分别从企业生命周期计量方法、企业生命周期与财务行为、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以及费用粘性其他成因四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最后对既有文献研究进行评论。第三部分是文章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部分。文章基于企业成长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提出3方面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交代了本文的样本选择、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及检验,运用stata12.0软件对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5464个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检验和回归结果分析,并针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第六部分是文章研究结论及建议部分,该部分旨在总结文章结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分析本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首先,笔者在进行文献梳理中发现:  1.研究成本费用粘性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2003)提出的粘性change模型,后续研究大多是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变量的增减。  2.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考察费用粘性现象:一是费用粘性存在性;二是费用粘性的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如行业差异、地区要素市场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差异;三是费用粘性的内部影响因素,如管理者自利行为、盈余管理动机、资本密集度等因素。  3.关于生命周期的文献综述发现,虽然学者大多承认企业发展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但是在生命周期的划分标准方面却不统一,有现金流量符号组合法、销售增长率划分法、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打分法等,导致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从5到10个阶段不等。但主流认识大多将企业生命周期大致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中国关于费用粘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企业是一个静态整体的假设,少有研究企业生命周期演进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的费用特征。而生命周期的文献研究中更多的考虑生命周期对投融资策略的影响,生命周期中资本结构变化规律、股利分配政策变化规律,少有研究讨论生命周期下成本费用的变化规律。  在进行规范的理论推导后,本文提出三方面假设:通过分析三个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各自具有的生产经营特征、组织结构特征、财务会计特征后,从生命周期阶段与费用粘性角度提出假设1a:中国上市公司的费用存在粘性现象;假设1b:随着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演进,费用粘性程度也会随之变化,成长期与成熟期费用粘性程度较高,衰退期费用粘性较低。二是分析第一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的关系后,提出假设2a:管理者代理成本越高,费用粘性程度越大,并且代理成本在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均对费用粘性有显著影响;假设2b:当管理层代理体现为代理效率时,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更为显著,在衰退期则不显著。三是分析第二类代理问题与费用粘性的关系后,提出假设3a: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程度越大,并且在成熟期对费用粘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假设3b:相对于股权集中,股权制衡有助于抑制费用粘性,降低费用粘性程度。  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和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进行检验后,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中国上市公司中的费用存在粘性特征。由于不同生命周期公司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和利益目标,所以公司费用粘性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较为显著,衰退期公司的费用粘性现象不显著。  其次,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表现为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两个方面,当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关系表现为代理成本时,会导致企业费用粘性程度增加,并且这种代理成本造成的费用粘性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整个阶段都显著。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效率会对公司的费用粘性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较显著,到衰退期时则不再显著。  再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对衰退期公司的费用粘性有显著影响,在生命周期其他阶段则不显著。与股权集中相对应,股权制衡则有助于降低费用粘性程度,股权制衡对处于衰退期公司的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这说明当公司处于衰退期时,相对制衡的股权结构能够降低费用粘性。  最后,第一类代理问题所造成的代理效率损失在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显著,而第二类代理问题在企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才具有显著影响,由此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对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更持久。这启发企业应当重视对于管理层的内部授权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本文虽取得一定研究结论,但也存在不足。首先,样本选择具有局限性,仅选择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2007-2013年数据,没有采用新旧会计准则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其次,在考虑双重委托代理第二类代理问题时,股权结构仅按照持股比例考虑,没有考虑流通股与非流通股、法人持股与私人持股等分类方法,在变量选择方面曾选择自由现金流、现金流权与决策权的两权分离作为度量指标,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不理想。再次,本文仅就费用粘性的代理问题观进行研究,没有深入探讨调整成本和效率观的内容;仅讨论了费用粘性现象,没有讨论其经济后果,这是本文的一大遗憾。  针对本文的不足,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未来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是:一是研究宏、微观经济环境变动对费用粘性的影响;二是继续研究费用粘性成因,深化从调整成本观、效率观和管理者机会主义观角度对费用粘性的认识;三是费用粘性与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关系,如研究长期费用粘性与短期费用粘性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费用粘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等;四是研究费用粘性的实务应用,如利用费用粘性特征设计企业业绩考核指标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