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剂量左旋多巴所致视功能一过性改变与弱视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6h】

单剂量左旋多巴所致视功能一过性改变与弱视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实验对象与方法

1 实验对象

2 主要实验药品

3主要实验仪器

4 技术路线

5 实验方法

结果

1 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视功能的比较

2 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后与治疗3月后的视力、高频区CS、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的比较

3 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变化在不同疗效组间的比较

4 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1CPD刺激下P-VEP的潜伏期变化在不同年龄组问的比较

5 不同疗效组1CPD刺激下P-VEP的潜伏期变化的95%可信区间

讨论

1 左旋多巴在弱视研究中的应用

2 视觉系统的可塑性

3 弱视的视功能检查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弱视的视觉系统损害与功能障碍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弱视是一种在生命早期遭遇异常视觉经验所致的视觉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儿童发病率高达2-3%。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人们发现弱视的治疗效果随患者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十分明了。当视觉发育敏感期理论提出后,人们即认为弱视治疗应在敏感期内进行,一旦超过这一时期弱视将很难治愈,因此临床上倾向于放弃大于9-12岁弱视患者的治疗。这是导致我国成人弱视数量超过千万的重要原因之一,构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巨大社会问题。近20年来,大量的临床实验和基础研究发现视觉发育敏感期后的视觉系统同样具有可塑性,提示大龄弱视患者仍可能具有治疗前景。但由于至今还没有弱视疗效预估指标可供临床参考,对于大龄患者是该积极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临床医生,导致大量大龄弱视患者仍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许多研究发现口服单剂量左旋多巴后,弱视患者的视功能表现出一过性提高。我们设想:这种由药物诱导的视功能一过性改变所反映的应当是视觉系统的潜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视觉系统的可塑性,因而有可能对弱视治疗的预后提供一定的信息。由此,我们设计了本次实验,对单剂量左旋多巴所引起的视功能一过性改变与弱视疗效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进行探索。  方法:1.病例选择:按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斜弱视组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在门诊初次确诊为弱视的患者中连续选择了57例(90眼),年龄5-18岁,所有患者均无左旋多巴用药禁忌。2.分组:按年龄分为<9岁组、9-12岁组和>12岁组;按弱视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3.视功能检查指标:视力、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evoked potential,P-VEP)、颜色视觉诱发电位(colour visual evokedpotential,C-VEP)、双眼视觉(包括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4.实验步骤:所有患者在屈光不正全矫状态下、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检查:视力、CS、P-VEP、C-VEP、双眼视觉;然后口服单剂量左旋多巴4mg/kg,1h后依次进行以上检查;经弱视综合治疗3月后再依次进行以上检查。5.结果分析:①分别比较视力、CS、P-VEP、C-VEP、双眼视觉在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有无差异;②比较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查指标在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后与综合治疗三月后是否存在差异;③比较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②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查指标的变化量在有效组和无效组间、不同年龄组间是否存在差异;④在②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检查指标在有效组和无效组的95%可信区间范围。  结果:1.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视功能的比较:①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S:高频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频率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VEP:1CPD刺激下的P100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CPD和2CPD刺激下的P100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刺激条件下的P100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VEP:P100潜伏期、振幅在用药前后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双眼视觉:同时知觉、融合功能、立体视觉用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后与综合治疗三月后的结果分析(仅分析上述有统计学意义者):①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频区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剂量左旋多巴诱导的1CPD刺激下的P-VEP P100潜伏期改变量在有效组(65眼)与无效组(25眼)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前后1CPD刺激下的P-VEP P100潜伏期变化量在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的95%可信区间范围:有效组为-3.35 ms~1.83ms,无效组为0.13 ms~8.22ms。  结论:1.单剂量左旋多巴对视功能的一过性影响是选择性的:它可以诱导视力和高频区CS迅速提高、1CPD刺激下的P-VEP P100潜伏期明显缩短(均P<0.05),但对中低频区CS、色觉及其它P-VEP指标的影响不明显(均P>0.05)。2.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在单剂量左旋多巴用药后与治疗三月后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视力、高频区CS的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VEPP100潜伏期用药前后的变化量在有效组与无效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提示在常用视功能检测手段中,仅单剂量左旋多巴诱导的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改变情况能对弱视治疗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信息。3.左旋多巴诱导的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改变量可用于弱视疗效的初步预估,以本实验数据的95%可信区间分析:当P100潜伏期缩短量>1.83 ms时,弱视治疗3月后可能有效;当P100潜伏期缩短量<0.13 ms时,治疗3月后的结果可能为无效。4.左旋多巴诱导的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变化量在各个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各年龄组弱视患者的视觉系统均具有一定可激活的潜在功能,以年龄来评估弱视预后显然存在不足。依据本实验结果,左旋多巴诱导的1CPD刺激下P-VEP的P100潜伏期改变值可能是一个更有价值的参考指标。5.由于本实验样本量有限、治疗时间也较短,实验数据可能出现偏离,还需要扩大样本量、通过多中心研究数据的分析,对本实验的初步结论加以印证。

著录项

  • 作者

    刘秀丽;

  • 作者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医科大学;
  • 学科 眼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玉伟;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弱视,左旋多巴,视功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