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基于2006-2012面板数据
【6h】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基于2006-2012面板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和目的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1.3论文的思路和结构

1.4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利率市场化研究综述

2.1.1利率市场化概念和金融深化理论

2.1.2全球利率市场化历史经验:渐进和激进

2.1.3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渐进之路

2.2银行盈利能力和业绩评价研究

2.2.1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角度:SCP与ES

2.2.2从具体指标的角度:净息差与资本充足率

2.2.3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3.盈利能力模型构建和变量分析

3.1变量的选择和模型构建

3.1.1变量选择

3.1.2数据说明

3.2模型的参数估计

3.2.1国有银行盈利能力模型

3.2.2股份制银行盈利能力模型

3.2.3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模型

3.3回归结果综合分析

3.3.1总体分析

3.3.2盈利能力持续性分析

3.3.3规模因素分析

3.3.4净息差分析

3.3.5表外业务分析

3.3.6资本充足率分析

3.3.7固定效应分析

3.3.8本章小结

4.利率市场化对盈利因素的影响分析

4.1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总体分析

4.1.1利率环境变化

4.1.2竞争环境变化

4.1.3利率市场化总体影响分析

4.2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型中各因素影响的分析

4.2.1总体分析

4.2.2规模因素分析

4.2.3净息差分析

4.2.4表外业务分析

4.2.5资本充足率分析

4.3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路径分析

4.3.1利差对国有银行盈利的影响路径

4.3.2利差对股份制银行盈利的影响路径

4.3.3利差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路径

5.结论和措施建议

5.1综合结论

5.2措施建议

5.2.1提升定价能力,减小净息差缩小的不利影响

5.2.2扩大表外业务,全面推进综合化经营

5.2.3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强化综合风险管理能力

5.2.4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数据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展开▼

摘要

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管制全面放开,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促进金融资源通过市场化的价格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也将改变商业银行依靠相对固定的存贷款利率差的单一盈利模式,这必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会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也是可以预期的。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此背景下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路径,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可以利用近几年商业银行最新的经营数据,为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结果。因此,本文选择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作为研究课题。为此,以2006年-2012年为研究期间,通过对我国各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财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借鉴世界各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我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的利率市场化之路,通过逐渐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最终实现完全放开利率管制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净息差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盈利因素中最重要的,这一点已成为共识。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建立模型分析得出:除了净息差,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盈利。同时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将直接导致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以及存贷利差缩小对商业银行盈利因素的影响和对各类商业银行最终盈利的影响路径。  本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盈利因素主要包括盈利能力的持续性、规模效应、净息差、表外业务和资本充足率。其中净息差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盈利因素中最重要的,而且净息差在这期间受存贷利差显著正相关的影响。表外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因素中的重要方面,但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对盈利能力的边际贡献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小。更重要的是,在分析中发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表外业务受存贷利差影响很小,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受利差影响较大。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都能从资产规模的扩张上获得显著正能量,股份制银行的规模效应则不显著,不过所有银行中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持续盈利能力最强。资本充足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最大,这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更是得到了加强。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结合当前金融改革中关于利率市场化的这个热点,总结金融深化和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及相关决定因素。同时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三分天下的实际行业格局,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典型样本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维度全面分析研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环境中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第二章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实际金融环境,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还简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主要是关于欧美和亚洲主要经济体在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特点和经验,历史地分析了我国在借鉴国际上激进和渐进两种改革方式的经验教训后选择的利率市场化之路。最后从商业银行盈利的相关理论模型出发,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商业银行盈利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我国最新的利率市场化政策措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总结评述了相关文献的观点。  第三章在前一章的理论准备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型构建。先不考虑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构建了分析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理论模型,即通过盈利能力持续性、银行资产规模、净息差、表外业务和资本充足率等变量进行建模。同时在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中进行了样本选取,并选择2006年-2012年期间样本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经过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得出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的结论。并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加入表征不同类别商业银行的虚拟变量,经过比较不同模型的相关参数后,得出了对三类商业银行分别进行回归的分析思路。最后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显著影响各类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并对回归结果进行了阐释。  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存贷利差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决定因素的影响。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思路,选择的2006-2012年这段时间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过程。本章在第三章商业银行盈利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影响。对此,经过深入分析研究期间内的利率数据和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新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计量模型分析,得出了存贷利差的变化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路径。  第五章主要是在前两章的递进式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本论文的全部分析结果和模型关系,从净息差、表外业务和资本充足率的角度得出三个综合性结论,以及模型回归结果分析出的次要结论。并按照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别和各自特点将相应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最后作者将本文结论放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针对存贷利差缩小的市场大环境,提出了商业银行保持盈利能力的四个建议措施。  从研究方法看,本论文主要使用了分析-综合的方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实证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四种研究方法。从宏观上看,论文的第二章到第四章运用了先分析后综合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先从利率市场化和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相关理论出发,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接着,在相关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相关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回归结果,并对相关的估计参数进行了分析。最后考虑利率市场化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再综合之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得出结论。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现有的对于利率市场化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研究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大多停留在对于净息差或者净利息收入等某一指标的分析层面,没有在商业银行整个盈利层面进行分析。国外的对于商业银行盈利的分析则多从银行规模,表外业务和资本充足率方面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借鉴中外研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基础上,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盈利框架中加入了净息差这个解释变量,让模型在中国的银行市场上更具有解释力。同时本文不只停留在研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这个层面,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通过存贷利差这个变量衡量利率市场化,在分析它对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影响,并结合以上两部分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