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6h】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挑战

代理获取

摘要

影子银行体系,概括的说是指游离在政策监管之外,却发挥与商业银行同样职能的非银行金融系统,其发展历程是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不断博弈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传统商业银行突破固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法律限制,赢得政府部门宽松的监管环境,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创新出大批场外交易工具和机构;同时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也加强与商业银行互通协作,逐步建立起影子银行体系。该体系最大的成功在于人们虔诚膜拜它所创造的高收益,但连产品设计者本人都无法完全读懂蕴藏的巨大风险,在层层证券化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的复制及延伸下,整个社会被包裹在繁荣的影子银行体系内,向社会释放大量流动性,将国内的房地产业、金融业推向高潮。最终一场次贷危机惊醒了世人,过度繁荣的衍生虚拟经济中风险也被无限放大。至此,学术界掀起研究影子银行的热潮,各国开始严格审视本国金融系统,探究自身存在的影子银行体系,研究监管控制的方法,将可能的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我国而言,同样存在影子银行,只是它们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美国健全的金融市场环境和复杂的金融技术扶持,更多表现为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补充,机制简单,职能单一。因而本文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是建立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特殊性,首先在类型上是围绕和依托于商业银行而存在,主要分为商业银行内部影子银行体系、商业银行外部体系、及商业银行内外结合体系,可以说没有商业银行腾挪资产负债表的行为就没有影子银行茁壮发展。其次在产生的原因上,货币政策的剧烈波动、商业银行的垒大户行为、市场投资渠道不畅都给影子银行创造了存在的市场基础,中小企业、房地产业的资金缺乏和大型企业和居民的资金富裕,刺激了影子银行开疆辟土,类型也从银行内部扩充到银行外部。再次,在信用创造上,我国缺乏衍生产品繁殖的信用模式,影子银行体系是社会资金的中介者和传递者,其直接的货币创造能力有限,却提高了货币流通的速度,以此创造社会信用。
   在具体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挑战时,详细分析了其对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体系和国家经济一样处于不断转轨调整阶段,从过去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中间还有许多环节存在漏洞和滞后。影子银行的出现进一步扰乱货币政策改革的步伐,阻碍货币政策的有效发挥。其存在的规避信贷规模管制、地下金融潜行、资金链断裂等乱象,严重挫伤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降低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最终目标相关性等;传统数量型调控工具效力也被减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甚至是利率工具等间接和直接的调控工具都无法有效的控制市场流动性;更阻碍了货币政策的畅通传导,加剧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难度。因此,我国必须紧跟市场要求改进货币政策体系,从货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传导机制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为更好实现调控经济积蓄后备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