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蟹味菇菌株离子束诱变选育及油菜秸秆栽培研究
【6h】

蟹味菇菌株离子束诱变选育及油菜秸秆栽培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1.1 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动态

1.2 国外食用菌产业发展简介

2 食用菌驯化和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2.1 食用菌驯化研究进展

2.2 食用菌主要育种方法简介

2.3 食用菌物理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3 食用菌秸秆栽培研究进展

3.1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

3.2 秸秆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

4 麦角甾醇研究进展

4.1 麦角甾醇简介

4.2 麦角甾醇的保健价值

5 蟹味菇研究概况

5.1 蟹味菇简介

5.2 蟹味菇的营养价值

5.3 蟹味菇菌丝生物学特征

5.4 蟹味菇国内外研究现状

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仪器设备

1.4 主要培养基

2 实验方法

2.1 蟹味菇菌丝培养研究

2.2 离子束诱变效应研究

2.3 蟹味菇出菇实验研究

2.4 蟹味菇各菌株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2.5 优质诱变菌株油菜秸秆栽培实验

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蟹味菇菌丝培养研究

1.1 不同碳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比较

1.2 不同氮源培养基菌丝生长比较

1.3 蟹味菇母种培养基正交实验结果

2.离子束诱变效应研究

2.1 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存活率的影响

2.2 诱变后各菌株生长速度的测定

3 蟹味菇出菇及营养价值研究

3.1 各菌株出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

3.2 蟹味菇各菌株子实体营养成分测定

3.3 优质诱变菌株的油菜秸秆栽培实验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2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1.3 不同母种培养基对蟹味菇生长的影响

1.4 离子束诱变对菌株的生物学效应影响

1.5 离子束诱变对出菇产量和营养成分影响

1.6 油菜秸秆栽培探讨

2.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蟹味菇(Hypsizygus marmoreus)隶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mycoitina)、层菌纲(Hymennomycetes)、伞菌目(Agar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taceae)、玉蕈属(Hypsizigus)。蟹味菇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质的大型食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近年来深受市场青睐,需求量和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实际栽培所采用的蟹味菇优质品种较少,不利于蟹味菇产业的持续发展。故而本研究采用注入低能氮离子束诱变蟹味菇菌株,通过对诱变后各菌株的产量、生物学效应和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以期选育出高产、高营养价值的蟹味菇优质诱变菌株,进而为蟹味菇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筛选出蟹味菇最适母种培养基为:葡萄糖25 g/L+蛋白胨3g/L+KH2PO42g/L+ VB15mg/L+马铃薯200g/L+琼脂20g/L。
   2.通过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出发菌株后发现,蟹味菇菌株的存活率变化趋势为先迅速降低后缓慢提高最后再降低的类似于“马鞍型”的曲线。在15Kev,240×1013N+/cm2的注入剂量下得到的诱变菌株X-004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349mm/d。
   3.选育出高产诱变菌株X-004,其出菇产量为139.22g,生物学效率为55.69%;对各菌株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综合营养价值最高的诱变菌株X-004:其蛋白质(35.41%)与粗纤维含量(23.29%)在所有菌株中最高,与出发菌株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表明X-004的麦角甾醇含量也最高,其菌盖中麦角甾醇含量为4.228mg/g,菌柄中为1.690mg/g,与出发菌株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
   4.采用油菜秸秆栽培X-004,其菌丝满袋时间平均较棉籽壳栽培料减少4天,产出投入比最高达到6.9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