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6h】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第一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产生条件

第一节 马克思的特质

第二节 理论与现实基础

第二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分期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萌芽阶段

第二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马克思自由观的形成阶段

第三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特征

第一节 实践是马克思自由观的真蕴

第二节 实践自由的体现

第三节 三类实践的自由

第四节 个体自由与类自由的统一

第四章 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第一向度:普照的光

第二节 第二向度:自由发展的轨迹

第三节 第三向度:中西方社会

第四节 第四向度:关系——自由与人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自由问题一直是马克思毕生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他的诸多著作中都闪耀着自由这一智慧之花,可以说自由观贯穿其整个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他的自由观。马克思的自由观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要想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自由观是一篇文章、一本著作远远不能及的。本文主要立足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特征之一——实践的自由来阐述马克思自由观的来源、形成过程,并论述马克思自由观的本质特质及个人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以及阐述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原著文本研究、对相关著作与文献的解读,以分析、归纳、逻辑等方法,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讲述个人对马克思自由观的认识与理解。
   第一部分,追溯马克思自由思想形成的来源与基础,主要是从内因、外因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内因是从马克思成长的环境与他本人的特质来讲述的,外因是指西方哲学史上对马克思自由思想产生影响的一些哲人的自由思想,以及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大背景。
   第二部分,通过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经典原著文本及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的相关文本、文献的解读,来对马克思自由观形成作简单梳理。马克思自由观形成与发展依次经历了:中学时期理想中的自由;博士论文时期理性的自由;莱茵报时期开始从意志自由向现实自由转变;依次经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自由思想经历一个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迈进的过程。
   第三部分,论述个人对马克思自由观的理解:首先,马克思关注经济自由,是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阐释自由的。自由的实践性特征是马克思自由观区别于他人自由思想的本质特征,包括:马克思的自由观是本体意义的自由,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特征,自由应通过立足于现实并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得以实现,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将先前囿于精神领域的虚幻自由解放;马克思的自由观是认识论意义的自由,在批判继承前人自由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通过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人可以认识必然,实现自由。其次,马克思认为的自由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历史趋向性运动,实践自由是科学的、辩证的。再次,阐述了三类实践的自由即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由,科技劳动的自由和审美活动的自由。最后,指出马克思自由观是个人自由与类自由的统一。
   第四部分,阐述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当代意义。这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向度来分析的:宏观向度,从世界观、方法论与自由本身的角度论述自由的意义;时间向度,以时间为衡量尺度来分析自由与时间的关系及意义;空间向度,地域上分为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两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维度角度是从真善美三层蕴意来讲述这三层自由的意义;最后从几对关系来阐述自由的意义,这几对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这几组关系都指向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自由观终极指向的就是人(类)的全面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