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不同经济状态下公众预期变化的角度
【6h】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不同经济状态下公众预期变化的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观点的探讨

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回顾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一)传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第三章 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理论模型

一、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概念

二、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产生原因分析

(一)公众预期的影响

(二)信贷配给的影响

(三)价格粘性的影响

(四)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阻塞的影响

三、附加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

(一)预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传统货币政策效应模型的扩展

四、公众预期代理变量的探讨

(一)PMI指数

(二)消费者信心指数

(三)企业家信心指数

(四)银行家信心指数

第四章 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检验

一、状态空间模型

(一)状态空间模型简介

(二)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估计与分析

(一)PMI指数作为代理变量时的情形

(二)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代理变量时的情形

(三)企业家信心指数作为代理变量时的情形

(四)银行家信心指数作为代理变量时的情形

三、实证结果总结

(一)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结果

(二)公众预期对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影响的实证结果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货币政策有效性命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争论的焦点,随着对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以及现实经济的不断变化,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非对称性层面呈现了出来,其中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不同经济状态之下的非对称性。为了弄清在不同经济状态之下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在非对称性层面上的具体特性,我国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虽然所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非对称性这一特性。然而对于导致这种非对称性原因的忽视,以及割裂了理论模型与实证模型的联系,这些缺陷使得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存在局限性,具体体现在给出的政策建议缺乏依据。本文的一大创新便是提出了公众预期是导致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建立了附加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从理论层面上来阐述公众预期是如何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并且还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实证模型来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遵循着这样的一条主线,本文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作为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研究的一个前提便是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是有效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立足于传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线性回归得出的结论显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并且在效应大小上体现出的特点是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要大于产出效应。
   由于传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忽略了一些外部因素对货币政策效应模型的影响,尤其是公众预期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使得模型过于理想化。因此,考虑到公众预期这一变量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附加公众预期的货币政策效应模型。新的理论模型显示正是由于不同经济状态下公众预期的不断变化才导致了货币政策效应出现非对称性的现象。
   仅仅从理论层面来说明公众预期是导致货币政策效应产生非对称性的原因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实证层面的支持。而首要的问题便是我国货币政策是否真的存在非对称性。基于状态空间模型能够估计不可观测变量的特性,并且采用卡尔曼滤波强大的重复迭代运算能力,通过运用不同大小的样本数据估计得出的结果显示:当我国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往往较高;而当我国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往往较低。然而在效应值的大小层面,由于样本期的不同,导致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的大小存在不同。本文倾向于样本大时的结论,即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要大于产出效应,这与文中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部分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并且也符合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主要影响物价水平的观点。
   通过运用PMI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银行家信心指数分别作为公众预期的代理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显示:PMI指数与企业家信心指数对货币政策效应在不同经济状态下表现出非对称性的影响很相似。其对产出效应的影响表现得十分显著,并且为正向影响,但是对价格效应几乎不存在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对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的影响上均呈现不显著。然而银行家信心指数对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与价格效应均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但是影响的方向却是负向影响。而以上结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居民消费在整个经济中占比较小以及银行业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等原因所导致的。综合四种公众预期代理变量的分析结果,基本可以得出在不同经济状态之下,公众预期的变化往往会导致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的发生,虽然这种非对称性的表现对象与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公众预期代理变量会有所不同。
   理论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意义。要使得制定的货币政策有效,除了政策本身以外,央行需要注重引导公众的预期。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央行需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以及自身的信誉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