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职业认同视角下胡道静新闻活动研究
【6h】

职业认同视角下胡道静新闻活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 选题来源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职业认同的概念解释和家庭教育对胡道静的影响

第一节 职业认同的概念界定

(一)何谓职业认同

(二)职业认同研究的因素

第二节 胡道静家庭传统以及所受教育对其的影响

(一)家族“国学传统”和父辈办报经历

(二)在学校广泛的学习各科知识

第二章 胡道静从事新闻行业的缘起和动机

第一节 乱世修史——无奈被动的选择

第二节 投身报业——被动中蕴含着主动

第三章 胡道静对于新闻和新闻职业的认知

第一节 撰写上海新闻史,对新闻业的初步认知

第二节 学习型报人——对报纸和新闻业认知加深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提出,对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四节 对新闻史研究方法的总结

第五节 胡道静的新闻专业主义倾向

第四章 从业过程中的职业情感和忠诚度

第一节 把对国学的兴趣转移到新闻史方面

第二节 身处“民主集中营”却以此为乐

第三节 较高的新闻业职业素养

第四节 “为读者做一张良心上毫无谴责的好报纸”

第五章 自我身份认同——胡道静身份角色之辩

第一节 参加记者座谈会——通志馆员?新闻记者?

第二节 “笔的堡垒”中的“文字战士”

第三节 作为“报人”对新闻职业化、专业化的诉求

第四节 新闻界的过客——胡道静离开新闻界原因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胡道静是我国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他一生研究丰富,著述颇多,在这些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他在解放以前,也在新闻界工作了相当长的时间,出版了多部新闻史著作。同时,胡道静是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战争环境下坚持进行新闻学研究的学者之一,并主动把自己的新闻实践活动融入到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民主自由的洪流中去,代表了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社会活动轨迹的转变历程。本文把胡道静的新闻活动放在职业认同的视角下,通过对胡道静“从事新闻业的缘起和动机”、“对新闻和新闻业的认知”、“职业情感和忠诚度”以及“自我身份认同”四个方面来考察胡道静的职业认同情况,力图揭示胡道静在从事新闻活动中的心路历程。全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职业认同的概念,以及职业认同的研究因素。职业认同是职业社会学里的一个概念,近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师、警察、医生等职业的研究,现在也有学者将其引入到新闻学领域,用来研究新闻史人物的职业认同的情况。同时,本章还对胡道静的学习生涯和家庭的国学传统、父辈的报刊活动进行了考察,讲述胡道静在正式开始新闻工作之前所受到的家庭和教育的影响。
  论文第二章是对胡道静从事新闻业的动机的考察。胡道静大学刚毕业遭遇到了“一·二八事变”,人生的轨迹开始转变,胡道静来到了通志馆开始修史的工作。而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胡道静就进入到了用报纸进行抗日的洪流中,正式进入到新闻行业。因此,胡道静这个时期的工作有着明显的时代痕迹和时代烙印。胡道静选择新闻行业有一部分原因为了生计,养家糊口,但是更主要的是胡道静在了解了报刊功能的基础上用报刊来进行了“新闻救国”。
  论文第三章分析了胡道静对新闻和新闻业的认知。胡道静从1932年进入通志馆修史以来,就开始了对新闻史的研究,一直到上海解放前胡道静离开新闻界,期间一直进行着新闻史的研究工作,可谓是“学习型报人”。他对新闻业和新闻事业有着明确的认知,并且伴随着职业认知加深的和职业认同的加深,一直在不断的深化。
  论文第四章揭示了胡道静的工作态度和忠诚度。胡道静正式开始新闻工作是在“孤岛”时期,当时他身处残酷的内部和外部工作环境,日寇和汪伪将租界抗日报纸视为眼中钉,采用威胁恐吓、武装袭击、绑架暗杀等恐怖手段,对新闻界进行迫害、摧残。这个时期的胡道静,展示了一个爱国进步报人的担当,针锋相对地同日伪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从事新闻活动中,胡道静也展现了自己较高的新闻职业素养。在抗日胜利后,胡道静回到上海,以“为读者做一张良心上毫无谴责的好报纸”为目标,开始在《正言报》的工作,直至《正言报》被封馆。
  论文的第五章论述的是胡道静在从事新闻职业过程中的自我身份认同.在“孤岛”和抗战时期,胡道静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是新闻界的“文字战士”,利用手中的笔同敌人做斗争;在抗日胜利主持《正言报》的时候,胡道静本着“为读者做一张良心上毫无谴责的好报纸”的原则,多次强调自己的“报人”身份,同时,也表达了对“报人疲于应付政治”的不满,体现了其对新闻职业化、专业化的希冀。
  结合前面的论述,笔者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胡道静是“新闻界的过客”,但是胡道静在从事新闻业的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同时,他的职业认同也是不断加深的。胡道静在从事新闻业中,对新闻规律的重视,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不断研究的史家精神,都对我们当今的新闻从业者有着众多的启发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