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池州九华山机场鸟类群落结构及鸟击防治措施初步研究
【6h】

池州九华山机场鸟类群落结构及鸟击防治措施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2 机场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

2.2 池州市气候特点及主要生态功能区

3 调查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主要调查内容

3.1.1 机场内及周边地区的植被环境调查

3.1.2 鸟类群落生态调查

3.1.3 其他野生动物的群落现状调查

3.2 研究方法和工作安排

3.2.1 植被调查

3.2.2 鸟类调查

3.2.3 其他野生动物调查

3.3 数据分析

3.3.1 鸟类调查统计方法

3.3.2 鸟击威胁评定

4 调查结果和分析

4.1 机场地区植被组成以及对鸟类的影响

4.1.1 机场内植被组成

4.1.2 机场内植被群落分布特征

4.1.4 机场外植被现状

4.1.5 机场外植被分布特点

4.2 机场内的昆虫组成以及对鸟类的影响

4.2.1 机场内的昆虫组成特点

4.3 机场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

4.3.1 机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的组成和分布

4.4 机场地区的小型兽类

4.4.1 机场内小型兽类的种类

4.5 机场内及周边地区鸟类区系组成和特点

4.5.1 物种组成

4.5.2 区系分布

4.5.3 季节型组成

4.5.4 鸟类群落的季节性交化

5 机场地区鸟击威胁等级评定

5.1 池州九华山机场对飞行有威胁鸟类种类

5.2 对飞行有较大威胁的鸟种的动态分析

5.2.1 崖沙燕

5.2.2 秃鼻乌鸦

5.2.3 灰头麦鸡

5.2.4 日本鹌鹑

5.2.5 牛背鹭、白鹭、池鹭

5.2.6 云雀、小云雀

5.2.7 珠颈斑鸠、山斑鸠、灰斑鸠

5.2.8 普通燕鸻

5.2.9 白腰草鹬、扇尾沙锥、金眶鹄

5.2.10 灰背鸫、乌鸫、斑鸫

5.2.11 东方角鹗、短耳鹗、斑头鸺鹃

5.2.12 阿穆尔隼、红隼

6 讨论

6.1 九华山机场植被对鸟类的影响

6.1.1 机场内植被现状对鸟类的影响

6.1.2 机场外植被现状对鸟类的影响

6.2 机场内昆虫现状对鸟类的影响

6.3 机场内两栖爬行动物现状对鸟类的影响

6.4 机场内小型兽类现状对鸟类的影响

6.5 鸟类的组成及时空分布分析

6.6 鸟击防范措施分析

6.6.1 机场生境的综合整治

6.6.2 完善机场驱鸟设备

6.6.3 加强鸟情调研和信息管理

6.6.4 建立人工鸟类栖息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鸟类群落结构调查可以为机场提供基础生态学资料,对探明机场诱鸟因素、锁定高危鸟种以及做好鸟击防范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对九华山机场地区进行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小型兽类以及鸟类的调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通过样方法和样带调查法发现九华山飞行区内吸引鸟类的主要植物群落有:毒麦+双穗雀稗群落、一年蓬群落、长萼鸡眼草+钻形紫菀群落、小飞蓬+钻形紫菀群落以及大狗尾草+金色狗尾草群落;机场周边地区对鸟类吸引较大的主要植物群落有: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作物植被以及水生植被。通过网捕法、挖掘样方法和灯诱法共发现昆虫纲物种153种,隶属于14目66科132属,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的物种,分别占到总物种数的26.80%、26.14%和10.45%,它们可能是吸引肉食性鸟类进入九华山机场的主要因素。通过样线法发现两栖、爬行动物共6个物种,分别为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金线蛙(Pelophylax plancyi)、赤链蛇(Lycodon rufozonatus)和乌梢蛇(Zoacysdhumnades),这些物种可能是吸引涉禽和猛禽进入机场内的主要因素。通过铗日法和铗夜法并没有在机场内捕获小型兽类,仅在其他调查过程中偶然发现2只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a),因此机场内小型哺乳动物的密度较低,并非是吸引鸟类进入机场的主要因素。
  ⑵通过样带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观察法在九华山机场及其锥形面内共记录了鸟类130种,隶属于13个目、39个科,其中属于雀形目鸟类种类最多,为69种,约占总种类的53%;鹆形目13种,鹳形目10种,隼形目7种,鹃形目6种,分别占总种类的10%,8%,6%,5%;鹤形目、鸮形目、鸡形目和佛法僧目均记录到4种鸟类,分别占3%;而鴷形目和目均只记录到2种,分别占2%。根据季节型划分,留鸟50种、夏候鸟41种、冬候鸟29种、旅鸟10种,分别占总数的38.46%、31.54%、22.31%以及7.69%。统计分析发现该机场地区的鸟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观察到的鸟种数明显高于秋、冬季;6月、7月、8月及11月份为全年鸟类活动频次最高的时段。在鸟击防范中应特别注意鸟类种群的季节性变化,针对不同季节鸟类活动情况而采取相应的鸟防措施。纵观整年,机场范围内观察到的鸟种数明显比锥形面内观察到的鸟种数少,这两组数据在α=0.05的水平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⑶通过鸟击威胁等级评定,共筛选出47种对飞行有不同程度的威胁的鸟种,占机场地区发现鸟类总数的36.15%。其中Ⅰ类危险鸟类9种,占机场内发现鸟类总数6.92%;Ⅱ类危险鸟类24种,占机场内发现鸟类总数18.46%;Ⅲ类危险鸟类14种,占机场内发现鸟类总数10.77%。结合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分析和鸟击威胁等级评定的结果,得出对九华山机场的飞行安全威胁最大的鸟种主要有:崖沙燕(Riparia riparia)、秃鼻乌鸦(Corvus frugilegus)、灰头麦鸡(Microsarcops cinreus)、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池鹭(Ardeola bacchus)、云雀(Alauda arvensis)、小云雀(Alauda gulgula)、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灰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普通燕鹆(Glareola maldivarum)、白腰草鹬(Tringa ochropus)、扇尾沙锥(Gallinago gallinago)、金眶鸻(Charadriusdubius)、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乌鸫(Eurasian thrush)、斑鸫(Turdusnaumanni东方角鸮(Otussunia)、短耳鸮(Asio flammeus)、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阿穆尔隼(Amur falcon)、红隼(Falco tinnunculus)。
  ⑷建议通过重点整治机场内的草地生态环境,对机场周围林地和湿地的整理改造,加强机场内外生活垃圾的管理,完善机场驱鸟设备,加强鸟情调研和信息管理,建立人工鸟类栖息地等措施来有效地防范机场地区鸟击事故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