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安全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6h】

基于生态安全的混合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及危害

1.1.1 垃圾渗滤液的来源

1.1.2 垃圾渗滤液的性质特点

1.1.3 垃圾渗滤液的危害

1.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发展趋势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

1.2.2 生物处理法

1.2.3 土地法

1.3 垃圾渗滤液的生物毒性研究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垃圾渗滤液理化性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测定方法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混凝沉淀净化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3.2.2 硫酸铝钾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3.2.3 三氯化铁与聚丙烯酰胺混凝正交试验

3.2.4 三种最佳处理方式对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比较

3.2.5 三种最佳处理方式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3.2.6 最佳混凝沉淀技术的筛选评价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人工湿地填料级配条件优化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人工湿地不同级配填料净水效果研究

4.2.2 正交试验不同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4.2.3 人工湿地填料床最佳组合方式的筛选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净化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净水效果研究

5.2.2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处理后出水的生态毒性

5.2.3 混凝沉淀-人工湿地组合技术综合评价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工业生产及矿业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本身及其堆存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针对这些含有污染成分的渗滤液往往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治理。本文基于安徽省淮南市某化工垃圾、煤矸石和生活垃圾混合堆积复垦区产生的混合垃圾渗滤液,进行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在生态安全的基础上获取有效的混合垃圾渗滤液控制技术,以减小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首先对混合垃圾渗滤液在实验室进行了常规水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混合垃圾渗滤液水质呈强碱性,可溶性盐分很高,同时含有一定的氮磷及多种重金属离子,造成渗滤液毒性较大。因此,必须采取一种有效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使渗滤液的水质毒性降低。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⑴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pH环境,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不同聚丙烯酰胺投加量等因素对垃圾渗滤液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利用黑麦草及藻类、鱼类、螺类等对净化后的水质进行毒性检验,最终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几种混凝沉淀方式对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毒性去除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硫酸铝钾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联合使用处理该混合垃圾渗滤液的综合效果要优于聚合氯化铝及三氯化铁两种混凝剂,生态安全性最高。最终获得混合垃圾渗滤的最佳混凝条件为:pH调节至9,硫酸铝钾的用量为1.5g·L-1,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3g·L-1。
  ⑵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石灰石、陶粒、沸石、竹炭四种填料在不同级配条件下对混合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与毒性去除效果评价指标相结合共同评价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无植物填料床中,填料主要通过物理吸附、生物降解和化学反应3种机理的综合作用实现对渗滤液的净化。不同的填料,因各自特殊的理化性质,3种作用机理去除污染物的贡献有所不同。石灰石、陶粒、沸石、竹炭四种填料对混合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总磷和CODMn的去除效果较差。石灰石填料层高度为16cm,陶粒层、沸石层、竹炭层填料高度均为24cm时,湿地无植物填料床对混合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去除效果与毒性去除效果最佳。
  ⑶通过中试试验研究了混凝沉淀-人工湿地技术组合净化技术对混合垃圾渗滤液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混凝沉淀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的方式可以稳定高效的去除混合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系统运行期间,TN、NH4+-N、TP、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97%、81.93%、91.53%、72.66%,且出水生态安全性较高,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